第14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些失望,雖然這些民兵看起來比廂軍精神多了,可這人數畢竟太少。
“大人。”趙立拱手道:“王大人的意思,是希望即墨上下迅行動,因此請大人趕緊號命令,以免貽誤戰機。”
“這個……本官一時也無主意……”
他正想說不如等王學士來了再說,趙立己截口道:“若是這樣,便請大人授權我等,依戰機行事!”
即墨知縣想了想,說道:“好吧。”
他話才落地,趙立便當眾宣令:第一條,即墨城戒嚴,有產業者各回本屋,無產業者至學宮門前會聚,不得擅自流竄,違者視為奸細;第二條,城外各村落閉寨自守,若有敵情,舉火為號;第三條,所有吏役立刻到縣衙集合,組織家有產業之男丁助防巡邏;第四條,戒嚴期間入屋盜竊、放火搶劫者,以軍法論處一
號令傳下,居民們家家閉戶,路面為之一清。第二日城外又有訊息傳來:運糧隊伍到了!
原來是漢部水師將兩大船大米運到嶗山灣附近,用小船卸下再用驢車、馬車、獨輪車運到即墨。這次運糧行動,除了漢部水師的人手外,還出動了清陽港八成以上的工人和民夫
因為整個行動是為了保住清陽港、保住登州,所以上至鄉紳巨賈下至民夫工匠都十分支援。呂銅、歐陽遷所帶的隊伍也隨著運糧隊伍同時到達。
即墨知縣看見城中忽然來了這麼多糧草,忍不住問道:“趙壯士,運這麼多糧食來,莫非戰事要打個三年五載不成?即墨城矮牆薄,恐怕撐不住!”
趙立笑道:“這些糧食,我們能吃一成就不錯了。”
“那其它的九成是……”
“當然是用來犒勞張萬仙、張迪手下的饑民。”
“什麼?犒勞賊軍?這……這不是資敵麼?”
趙立道:“大人!張萬仙手下那幫人,也是沒飯吃才鋌而走險的!現在只要給他們口飯吃,到時候自然就會散了。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要不然,難道還真能憑我們眼下這幾千人把十幾萬都殺光不成。”
說話間北門來報:登州王大人來了。即墨知縣聽了趕緊出迎。王師中雖然不是萊州知州,但危難當頭之際能派兵運糧前來相助,即墨知縣心裡早把他當菩薩來拜。但兩人見面時王師中的臉色卻不是很好看,即墨知縣問起兵事他也是支支吾吾,只是道讓底下的人去辦。所謂官大一緩壓死人,何況現在滿城都是登州來的兵馬,即墨知縣不敢多問,只是盡力配合而己。
和王師中同來的一個姓陳的幕僚與即墨知縣見過面後便開始做事,暫時接掌了即墨的行政權力,安排各處民夫參加這次保衛即墨的行動。還有一個姓楊的幕懂則一直坐在王師中旁邊,閒話也不說一句,偶爾有人來問什麼什麼事情當如何辦,他便開口指點兩句,句句都能正中事情機竅!那即墨知縣看得暗暗佩服,心道:“王學士手下這兩個幕僚當真非同小可!他有如此能人輔助,怪不得這些年能在登州幹得風生水起呢!不過王大人為什麼老鐵青著臉呢?是身體不適麼?莫非是憂勞國事,以至於積勞成疾?”見王師中如此忠心為國、急人所難,心下又是欽佩,又是感激。
當天太陽落山之前,即墨城外便多了幾十個由柵欄圍攏起來的***,每個柵欄圈內都放著十幾口大鍋,壘起十幾個大爐,鍋邊爐前放著大米和水桶。己經到達的饑民被組織了起來,每二十個人守著一口鍋爐準備明日煮粥派食,其他人則被告知呆在柵欄圈外,明日吃完粥後要向新來的饑民宣傳喝粥的規矩:不排隊者不得食;不放下兵器者不得食;膽敢哄搶食物者,與之相鄰而不制止者不得食。
這些饑民大多是餓得有些呆的貧民,此時官軍派糧賑濟讓自己免於餓死,定下來的規矩也沒有半點為難的地方,誰不遵行?其中就是有些狡猾之徒,看見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