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歐洲盃跟阿根廷毫無干係。可與德國人可就關係大了。《衛報》這麼做,難道是得到了英足總方面的請求或暗示,要在大賽前,在輿論上狠狠的打壓一下競爭對手?
朱球可不這樣認為,且不說這樣做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大賽前的“嘴上鬥法”雖然屢見不鮮。但為了區區小事,顯然勞不動鼎鼎《衛報》的大駕。體育的管理者與媒體之間天生就是“宿敵”。小小的英足總,可指揮不了英倫最權威的體育報紙,能指揮動它們的,只有一樣東西——利益。
什麼樣的利益,讓一向眼高手低的《衛報》,這一次也如此的趨之若鶩?答案無他,世界盃的誘惑,英格蘭方面已經決定申辦2006年世界盃的訊息,在英倫三島乃至歐洲大陸,已經不脛而走。
這次申辦,與三十年前英格蘭舉辦的那次世界盃,有著明顯不同,1966年的那屆世界盃,還僅僅是世界盃,而現如今的世界盃,隨著經濟、政治、商業等多種元素的介入,已經變得複雜了許多。
再次申辦世界盃的想法,在英格蘭從上到下,已經儼然成為了普遍的共識。且不說英格蘭球迷在世界大賽上的鬱悶心情,已經憋存了幾十年,就是與足球圈無多大關係的利益人群和集團,也透過一次次鮮明的事例,見識到了足球運動強大的綜合效應。
美國人告訴他們,舉辦世界盃也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
保加利亞人如是說,世界盃拯救了我們岌岌可危的國民經濟,我們的生活正在一天天改變;
當然還是更誇張的,因為讓英國人又愛又恨的馬拉多納同樣告訴他們,這個國家的總統,其實是我的小弟。。。。。。
為了再次舉辦世界盃的目標,一向以謙謙君子自居的英國佬,這一次終於明目張膽的玩了一次不擇手段,它的打擊目標,直接指向了申辦道路上最大的“假想敵”——德國!
要知道德國人早在半年前,就明確提出了將要申辦世界盃的計劃,雖然他們表面上指向的是2002年的那一屆,可德國人越來越清晰的舉動,讓英國人終於醒悟過來,原來德國人當初玩的竟然是“投石問路、暗度陳倉”的把戲。
曾經號稱“日不落”的英國人,是自大的,但在如今儼然比他們還要強大的德國人面前,卻不得不收起了輕視之心,因為他們知道,這一次,德國人的申辦決心,似乎比他們還大。
很快的,決心已定的英國佬,開始了多方面的準備,這次在英格蘭本土舉辦的歐洲盃,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不斷的強化自己,這是英格蘭足球圈自己的事情,而不失時機的打擊與貶低對手,便越來越多的開始借用到了媒體的力量。
歐洲盃尚未開戰,由歐洲盃衍伸出的一場更大規模、更多層面的較量,卻已經悄悄拉大了序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3卷第407章 霍夫的野心
第3卷第407章霍夫的野心
…
義大利中部城市烏迪內。
隨著聯賽的結束,征戰了一個賽季的職業球員們,終於獲得了難得的假期,不過,在眾多的其他球隊球員,紛紛踏上享受陽光與海水的假日旅程時,大部分烏迪內斯球員卻留了下來。
此時,烏迪內斯的訓練場上,球員們已經少了幾分往日的緊張與執著,取而代之的,是洋溢在整個訓練場空間內的輕鬆與寫意。
職業球員以踢球賺錢、養家餬口為己任,而在這些烏迪內球員看來,這年頭,聯賽休戰期賺錢,顯然要比聯賽期間輕鬆容易的多。
90年代初(尤其是美國世界盃後),商業足球的燒錢與賺錢號角,逐漸的吹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在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