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分工和遠行的準備(第2/3頁)
章節報錯
方向和度量遠近。
跟羅馬船員學習,瞭解地文航海知識,參照地上物標確定船位和引航。要熟悉海岸地形與海洋地貌,如海中山島、洲嶼等,這些是重要的導航目標。同時,還需掌握航道的水深及暗礁淺灘情況,明代航海者已能透過打水等方式測量水深,並繪製詳細的航海圖,記載大量地名、針路及星位高低,對航行途中的山峰、島嶼、淺灘、礁岩等都有詳細標註。
指南針與磁羅盤是重要的導航工具,能夠幫助航海人員在沒有明顯陸標和天體參照的情況下確定方向。此外,還有大漢工匠還參考羅馬人的知識設計了量天尺、測深錘等儀器,量天尺可用於測量北極星的高度,測深錘則可抹上牛油沉到海底,透過分辨海底泥沙的質地、顏色、氣味來確定船的位置。
儲備充足的食物,長期航海需要攜帶大量食物,包括大米、面等主食,以及家畜、鳥、魚、海龜、蔬菜、水果等副食。部分食物可在船上種植或養殖,同時在沿途停靠時也要及時補充新鮮食物。
儲備大量能源,如煤炭和油料,這些可以用於斯特林發動機和簡易金屬鍛造爐。
淡水是航海中不可或缺的資源,除了在船上設定專門的鐵皮水艙儲存淡水外,他們還需掌握快速海水淡化的方法以應對淡水不足的情況。
攜帶必要的工具和裝置,如修船工具、捕魚工具、炊具等。修船工具用於在航行中對船隻進行及時維修;捕魚工具可幫助船員獲取新鮮的海魚作為食物補充;炊具則用於烹飪食物,保證船員的飲食需求。
配備和訓練專業人員,包括船長、舵手、水手、船匠等。船長負責整體航行的指揮和決策;舵手掌握船隻的航向;水手進行帆的操縱、纜繩的收放等工作;船匠則負責船隻的日常維護和修理。此外,還需配備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如醫生、廚師等,以保障船員的身體健康和飲食需求。
船員需要掌握一定的航海知識,如天文、地理、氣象等,以及航海技能,如操舵、使帆、導航等。這些知識和技能可以透過師徒傳承、航海實踐等方式積累和學習。
航海風險極大,為求得航海人員的心理安慰,每條船的船員裡都有兩名白馬少年,輪流講解袁華的那些故事,用於充實心靈和補充知識。這一次加上了魯濱遜漂流記,讓他們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就算遇到了海難,那就在海島上升篝火,一波又一波的不奴族海船會源源不斷的遠洋,要相信他們總會獲救。
航海文化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包括航海知識、經驗、信仰、習俗等。他們要求所有艦長都要記錄,航海日誌記錄,將這些文化傳承下去,為後世的航海活動提供借鑑和指導。
每一組海船是十條。
五條一百五十噸戰艦,攜帶五十名船員,攜帶六個月的糧食,燃料和蒸餾淡水裝置。
五條三百噸輕武裝貨船,攜帶一百名船員,除糧食,燃料,蒸餾裝置外,還攜帶大型捕魚裝置,蔬菜種植箱體,大量草料,少量馬匹,備用帆布和木板,以及各種可以用於交易的貨物。
這一百名船員之中,有五十名各種行業的工匠,他們將在美洲的第一個基地投入建設。
最後,每個船舶還要安裝兩臺斯特林發動機,並攜帶一條救生小船。
每組共有750名船員,三組共有2250人。
這群人每休息七天,就會集合遠航七天,沿著黑海的北岸進行遠航訓練,並繪製航海圖。
他們儘量避開,南部羅馬的船隊,一切都在默默的進行。
黑海里依然有暴風雨,依然有波濤起伏,依然會碰到船支漏水,依然會碰到颶風撕裂帆布,斯特林發動機停擺,隊伍前後脫節,口令理解錯誤,船隊失散,不得不自己返回海港。
反正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