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電集團的業務很廣泛,生產的晶片被應用於多個領域。

飛電集團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是半導體設計公司的製造商。

而能夠做成現在這個規模,依靠的高價效比和頂尖的製造技術。

星辰集團研發的光刻機遠超過現有的光刻機,以後必定是主流,飛電必須緊跟其後,才能繼續保持自己的領先位置。

“我來先表個態吧,十億美元的價格確實非常昂貴,但是為了公司的未來,為了不讓公司退出歷史的舞臺,必須要買。現在對方沒有為難我們,這是最好機會,我覺得可以多買幾臺,然後跟對方要個優惠。”張仲謀知道自己不表態的話,其他人是不會表態。

“我同意。”

“我同意。”

其他董事陸陸續續開口,不同意不行啊。

別看現在飛電的市值高達兩千多億美元,但那都只是市值,如果一個不慎,市值會大幅度下跌。

到時候,他們手中的股份還值錢嗎?

為了讓他們手中的股份繼續保值,他們也必須得贊同這個意見。

“德銀,你派人去談吧,光刻機的數量可以多訂幾臺,我覺得可以跟對方預定十臺,最好能夠把價格談下來,十億美元這個價格還是太高了,但是對方的光刻機必須要拿下。如果能夠拿到對方的首批光刻機,就算是再加點價錢也沒有問題。”

張仲謀提出建議,第一批光刻機非常重要,誰擁有最先進的光刻機,代表著掌握著最頂級的核心技術,如果有機會拿到首批光刻機,就算是一臺也好,那是最好的結果。

“好,我立刻安排,各位董事,請保持通話暢通,屆時有新的訊息,再與各位董事彙報。”

劉德銀頷首點頭,對於他來講,只要各大股東透過方案就行。

這個臨時召開的股東大會,開得很緊急,但也沒有浪費多少時間,不到半個小時就做出了決定。

這種速度,在以往的股東大會,絕對是非常罕見的。

商務經理得到授權之後,第一時間與星辰集團取得了聯絡。

並把飛電集團的回覆告知對方。

“希望能夠以五億美元的單價,購買十臺光刻機,如果能夠星辰集團能夠提供第一批光刻機的話,可以溢價50%購買,也就是7.5億美元一臺購買。”

這個訊息很快就反饋到劉明宇這邊。

劉明宇看了飛電的採購意見,莞爾笑了起來。

10億美元是星辰集團的漫天要價,等著他們落地還錢。

他本來的定價就是5億美元一臺,這從公佈與華為集團的合作就可以知道。

沒想到飛電集團為了拿到第一批光刻機,竟然把價格提到7.5億美元,而且一下就是十臺。

不愧是飛電集團,在光刻機方面,也確實肯下功夫。

對方能夠把飛電集團做得如此大,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想要這個價格拿下,肯定是不可能。

5億美元,那是跟星辰集團有著良好合作基礎的企業才能拿到的價格。

顯然,飛電集團並不在其中之列。

第一批肯定不可能是第一批的了,能夠一年後給他們交貨,已經算是比較仁慈了。

價格自然也不可能只有5億美元,7.5億美元這個折中的價格,倒是挺合適的。

畢竟對方一次性預定10臺光刻機,沒點優惠,似乎也說不過去吧。

不過,劉明宇沒有準備那麼快給他們答覆。

先晾他們幾天再說。

除了飛電集團之外,棒子國的四星集團也向星辰集團發出了購買清單。

“願意以5.5億美元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