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要建好了。

李治對此也頗為重視,特地把禮部尚書,也是自己的叔父,隴西王李博乂叫了來。

乂:音yi。

「見過陛下。」

李博乂臉頰頗有些肉,說話時微微顫抖。

這位乃是高祖皇帝李淵的侄子,行事不端,驕奢淫逸……家中數百女人皆穿綾羅綢緞,酒食無度……隴西王家中樂聲不斷,也算是長安一景。

李治對這位王叔也頗為頭痛,「長安建造了百餘學堂,先生不可缺,此事禮部去做。」

李博乂抬頭,「哪來那麼多先生?陛下不知,那些人但凡還能活著,就一門心思想去做官,誰會願意去教書?除非給好處,給助教的職務。」

李治皺眉,「助教不能亂給。」

李博乂打個哈哈,「那臣無可奈何。」

王忠良覺得這人就是個拎不清的,就出來說道:「隴西王需恭謹些。」

李博乂斜睨著他,「當年高祖皇帝在時猶對我兄弟關愛有加,先帝亦是如此,你算個什麼東西?不過是我家的一個家奴罷了,也敢妄言?若非陛下在,老夫今日一笏板抽死你!」

這位不但驕奢淫逸,更是囂張跋扈,以至於連高祖皇帝都無可奈何,說若非是看在血親的份上,李博乂兩兄弟都該一巴掌拍死。

可這年頭親戚必須要照顧,高祖沒辦法,只能好生勸導:聽說你們兄弟倆整日和一些小人親近,專門幹些壞事,也不讀書……改一改吧。

可毛用沒有。

最後高祖和先帝都沒辦法,得,乾脆丟一個沒事幹的官職給他吧,於是李博乂就做了宗正卿。

老李家殺親戚殺的最狠,宗正卿能管啥?啥都管不了,就是個閒職。

去年李治覺得這位王叔還算是安靜,就把他弄到了禮部。

禮部……六部之中最清閒的。

可這位倒好,見到皇帝就擺出了長輩的架勢,一臉無所謂的模樣。

有本事你就打殺了老夫,沒本事老夫就繼續瀟灑。

宗室怕的是什麼?怕的是有人心懷大志,至於廝混吃喝玩樂,那真不算事。

李治強忍著令人狠抽李博乂一頓的慾望,淡淡的道:「讓侍郎去做。」

李博乂看了他一眼,覺著這個侄子有些傻了,「陛下弄了學堂,得罪了無數讀書人,連那些學童都知曉……原先是一千人吃這碗飯,你非得要引來無數人,那些人沒了飯碗自然不會搭理你,你且等著,老夫敢斷言,願意來的少之又少。」

他這話倒是沒錯,但李治卻有些別的想法。

「在學堂教書,若是出色的,隨後就能去州縣任職助教,或是進了國子監……難道他們不動心?」

李博乂捧腹大笑。

「哈哈哈哈!」

「皇后來了。」

李博乂這才收了笑,喘息道:「陛下何其不懂那些人!那些人最想的是做官,不做官去教書,誰願意?進了學堂教書看似多了個門路,可以後再想動彈就難了。那些人不是傻子……」

武后走了過來,李博乂抱著笏板隨意拱拱手,「那些人都在等著看你的笑話……學堂建造那麼多,可卻尋不到先生,到時一群百姓子弟不知所措……」

這就成了個笑話。

賈平安也得知了此事。

他想到的是元末明初。

朱元璋求賢若渴,幾次三番請那些讀書人出仕,可絕大部分讀書人都視蒙元為正統,誰願意為一個放牛娃做事?

至於你說什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在讀書人的眼中,韃虜不韃虜的不打緊,中華不中華的更不打緊,要緊的誰能給我個官做。

所謂有錢就是爹,有奶就是娘,說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