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上眾人神色各異。

有大臣面露喜色,認為此舉既能避免戰爭,又能保住國家顏面。

也有大臣憂心忡忡,擔心北狄會因此惱羞成怒,引發戰事。

一位年事已高的大臣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老臣以為此舉雖有魄力,但北狄向來蠻橫,恐怕不會輕易接受,萬一因此觸怒了他們,戰火又再燃起,百姓又要遭殃啊。”

另一位大臣緊接著說道:“是啊,陛下。北狄兵強馬壯,且生性好戰,我們還是應當謹慎行事,莫要因一時之氣而誤了大局。”

楚墨辰拱手道:“陛下英明,如此一來,既表明了我朝的態度,又給了北狄一個選擇,若他們真心求和,嫁公主而來,雙方自可相安無事;若他們執意動武,我大景也絕不退縮!”

那主張和親的大臣趕忙說道:“陛下,此舉恐怕會激怒北狄,還望陛下三思啊!老臣並非膽小怕事,而是考慮到戰爭一旦爆發,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這後果不堪設想啊。”

楚墨辰怒視著他,大聲說道:“你口口聲聲說為百姓著想,可一味求和,只會讓北狄覺得我們軟弱可欺!他們會得寸進尺,索要更多。如今我大景國力昌盛,將士們士氣高昂,難道還怕了北狄不成?你如此畏戰,如何能為我朝謀福祉?北狄若敢來犯,我等自當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武安侯也挺身而出,抱拳說道:“三皇子所言極是!陛下,如再戰!末將願再率大軍,抵禦北狄,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其他武將紛紛附和:“陛下,臣等願為陛下征戰,絕不畏懼北狄!我大景的將士們個個英勇無畏,豈會怕了那北狄蠻夷!”

這時,一位文官說道:“各位將軍莫要衝動,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和親雖有損顏面,但能換來和平,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也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

又有武將反駁道:“哼!和親只會讓北狄覺得我們怕了他們,以後更加肆無忌憚。只有用武力讓他們知道我大景的厲害,才能永保邊境安寧!”

皇帝看著群臣爭論不休,開口說道:“眾愛卿不必再爭。朕深知戰爭帶來的痛苦,但也絕不允許北狄肆意欺凌。此番提出讓北狄嫁公主過來和親,乃是權衡利弊之舉。若北狄願意,雙方修好,自然是百姓之福;若他們不肯,妄圖開戰,朕相信我大景的將士們定能保家衛國,揚我國威!”

主張和親的大臣仍不死心,說道:“陛下,北狄兵力強盛,且作戰勇猛,我們不可輕視啊。老臣懇請陛下再慎重考慮。”

楚墨辰說道:“你這老臣,只知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大景的將士們歷經無數戰役,哪一次不是凱旋而歸?難道還怕了北狄不成?”

另一位大臣也說道:“是啊,北狄雖強,但我大景也並非毫無勝算。我們有精良的裝備,有優秀的將領,更有萬眾一心的百姓支援,何懼之有?”

那老臣無奈地搖搖頭:“唉,各位只看到了我們的優勢,卻未考慮到戰爭的損耗。一旦開戰,糧草、軍備、人力,哪一樣不需要巨大的投入?”

一位年輕的文官站出來說道:“大人,若因懼怕損耗而不敢應戰,那北狄定會更加囂張,日後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過分。我們不能一直退讓。”

武將們齊聲說道:“陛下,莫要再猶豫了,我等願為陛下赴湯蹈火,死而後已!”

皇帝大手一揮,說道:“好!傳朕旨意,著人去與北狄使者商談。此事若成,自然皆大歡喜;若不成,我大景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眾愛卿當齊心協力,共御外敵!”

群臣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六公主聽到訊息後,她特意找蘇妃請求出宮,來到楚墨辰的府邸。

見到楚墨辰後,六公主盈盈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