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君臣(第1/3頁)
章節報錯
武親王到關中上任後,立刻給蕭牧寫了信,並開始籌備糧草,保證前線供應。
蕭牧收到信件後,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難題,也是最最難的難題是。
求和。
現在的情況是,你想求和,人家還不一定肯搭理你。
……
總督衙門大堂。
長桌前坐的都是河西省的高官,都大眼瞪小眼,面無表情地看著鋪滿了一整張長桌的軍防圖,一句話也不說。
沉默。
辦法都是沉默出來的。
蕭牧坐在最首,同樣面無表情地看著這群面無表情的高官。
誰也想不出辦法來,包括他。
人家就是要揍你,就是要搶你的地盤,沒辦法。
下人提著茶壺來續茶,才打破了會議的寧靜。
一個官員喃喃道:“若是能打一場勝仗就好了,咱們就有地氣與北燕講和了。”
另一位官員回懟道:“要是能打勝仗,咱們還求和幹什麼?”
陳德忠:“要求和,除非我們給的好處合了他們的意。可多少年了,他們南下犯境,無非就是為了錢糧人口,難道為了求和,我們把百姓都送給他們?”
“再不成就是割地?”
陳德忠:“割地?哪塊地能割?石敬瑭當年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中原門戶大開,受了他們多少害處?還想讓大周重蹈覆轍?”
會議又陷入沉默了。
蕭牧終於開口。
“既然咱們的路走不通,不如從北燕那方面想想。北燕為何突然犯境,往年夏季,草原正是水草豐美的時候,他們正忙著畜牧種糧,只有到了秋季,他們才會南下,搶劫糧草過冬。這是方才本王突然想到的一點,大家想想,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變故?”
眾人被蕭牧一句話點醒,陳德忠突然想到了什麼,大驚道。
“莫非是北燕出了什麼變故,他們皇帝急於轉嫁矛盾,所以才大舉南征?”
蕭牧點了點頭。
“陳總制與本王想的一樣。據本王所知,北燕皇位的繼承製度,是兄終弟及,如今北燕的寧安皇帝,卻是他們潤親王的侄子,也就是說,潤親王是燕帝的叔叔。當年燕帝的父親駕崩的時候,沒有把皇位傳給潤親王,而是給了自己兒子,而潤親王也表示無心皇位,甘願做輔佐的大臣。
潤親王蟄伏多年,麻痺燕帝,逐漸執掌大權,威脅到燕帝的帝位。再加上近年來天災不斷,各地民怨沸騰,燕帝皇位眼見不保。情急之下,或許他才會選擇南征這最後一個辦法。將百姓對他的憤怒換作對我們的憤怒,這樣,他依舊能夠坐穩皇位。
而且,如果能真的能奪下雁門關,燕帝和潤親王的形勢就會反轉,潤親王將在朝中毫無立足之地。所以,燕帝才會舉國南征,不僅僅是為了奪取咱們的地盤,更是為了他自己的皇位。”
眾官聽言,無不歎服。
蕭牧:“我們中原,若是有天災人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安,休養生息,因為我們是靠種地過生活。而他們草原則不同,遇到天災人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亂,缺什麼就搶什麼,因為他們國內資源太少了,而且不像我們一樣擅長耕種,而是以遊牧為生。這正是我們中原與草原國家的不同。”
陳德忠:“殿下所言極是,臣等醍醐灌頂。”
“天下萬邦,皆有其生養法則。這也是本王幼時的一位先生告訴本王的話。這句話,本王到現在還記得,遇到一些難以琢磨的事,似乎總能從這句話裡找到答案。”
陳德忠笑道:“想來這位先生就是如今的兩江總督,竇廷熹竇大人。”
蕭牧笑著點了點頭,又道。
“既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