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臺之後,朝廷一直動盪,人事變更頻繁,好容易才安定了下來。皇親王要再出事,只怕又要掀起好一場風波。

熊歸帆被剿,東南的軍餉也足了,好容易打了幾場勝仗,皆是背後大局穩定的原因。

為了大局考慮,皇親王和太子平衡的局面,至少也要保持到東南收復以後。

因此他才一開始就先向慶熙帝彙報東南的盛況,來提點慶熙帝。

慶熙帝何等聰明,自然聽懂了董儀和的話。

其實為了一個園子,鬧到這樣的地步,他也不願意。

可他是皇帝,這個園子之前他更是鐵定了心要修的,如今說後悔就後悔,他皇帝的面子往哪兒放?

他把這些老臣叫來,就是為了讓他們給自己找臺階的,他們勸自己兩句,自己借坡下驢,還能給自己博一個納諫的美名。

當然他也不會這樣便宜了蕭牧,讓他就這樣在三秦拉攏人心,所以,他才把太子也叫了來。

董儀和將摺子給了太子,太子看後又給了姚望秋。

這三人各代表一派,太子一派,董儀和是慶熙帝的人,而姚望秋的女兒與唐熙已有婚約,唐熙已被蕭牧認為義弟,姚家與蕭牧有姻親,他算是蕭牧的人。

董儀和:“董州言辭雖然狂悖,然皆因三秦境內天災不斷,黎民百姓不堪重負,亦不乏為體國之言,還望皇上能夠體察百姓疾苦,施恩澤於百姓。”

姚望秋:“閣老所言,至允至當,伏望天慈,證實三秦果然天災頻發,加恩百姓,則蒼生幸甚,天下幸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慶熙帝:“這麼說來,這個園子倒修錯了。”

董儀和:“天災無情,豈人事之過哉。”

“都起來吧!”

“謝皇上。”

“夏壽。”

“奴才在。”

“去停了園子的工程吧。”

“遵旨。”

“朝廷也要撥款,賑濟三秦百姓。”

董儀和:“臣替三秦百姓,謝過皇上。”

“都去吧。”

……

回東宮的路上,太子興致甚好。

貼身太監陳方忍不住問道:“爺,到底是什麼喜事?奴才好久沒看爺臉上這麼有光彩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今卻也到了本宮雲起的時候了。皇親王敢公然與皇上叫板,皇上騎虎難下,不得不吞下這口氣,將來他們兩個相鬥,本宮坐收漁翁之利,豈能不高興?”

陳方聽言,道:“皇親王欺壓咱們這麼久,終於惡有惡報了,這不就是第二個華親王麼。”

太子冷冷一笑。

“他可比華親王要難對付多了。如今他想在三秦拉攏人心,本宮卻不能坐視不管。將來三秦依附於他,只怕連皇上也不敢對他怎麼樣。想來皇上把本宮叫來,也是害怕這件事。”

“皇上想讓殿下給皇親王使絆子?”

“敢為了臣民抵抗聖上,這威信可就一下子樹立起來了……得想個法子,讓三秦與蕭牧離心……”

太子眸色深沉,透著陰狠的光。

“本宮讓你準備的那隻龜,準備的如何?”

“都準備好了,過了晌飯就能送來,那可是找了大半年才找到的一隻萬年龜啊,奴才還找能工巧匠在龜殼上刻下‘萬壽無疆’四個大字,宛若天成,皇上見了,一定:()稱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