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太子的詔書昭告天下,同時冊封蕭牧的詔書,也由王忠的徒弟小夏子親自到江北來宣讀。

一帆風直到江北,小夏子肉眼看見的江北全境的安定,不禁感嘆蕭牧當真治國有方。

繁華背後,不知掩埋了多少百姓的屍骨……

宣讀完廢太子詔書後,小夏子又宣讀了冊封蕭牧的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時逢國難,奸黨猖獗,社稷危如累卵,朕心甚愧,又有廢太子狂悖犯上,欺罵君父,朕憂思成疾,不能理政,納太醫諫,潛入深宮修養。然國不可一日無主,為社稷慮,當擇一賢能愛民者暫掌國事。皇三子獻親王蕭牧,性情敦肅,賢良機敏,十餘年奔走江山有功,著封為攝政王,即日回京。朕養病期間,總理天下一十三省軍國大事,務必使百姓安居,海內靖平,欽此!”

“兒臣,接旨!”

蕭牧接過旨意,不知是因為震驚還是激動,起身時雙腿竟然發軟,險些倒在地上。

“夏公公,皇上他聖體如何?”

小夏子嘆了口氣。

“廢太子十幾年來惡事做絕,白費了皇上辛苦教養,皇上心寒不已,加上之前江北大亂的時候,驚著了他老人家,一直就沒好利索,如今廢了太子,他老人家心裡憂思,整日茶飯不思,徹底病倒了,這不才請您趕緊回京,受封禮之後主持大局呢。”

看來是真活不長了,否則怎麼會直接封我為攝政王……

蕭牧這樣想著,表現得很是擔憂。

“既如此,本王自當即刻啟程,還請公公勞煩,好好伺候皇上。”

“這是自然,如今王公公在前貼身侍奉著,殿下不必勞心。奴才還要到前線向寧親王宣讀廢太子的詔書,就先告辭了。”

蕭牧眸色忽地一沉,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一閃而過,笑著送小夏子離開。

送走小夏子,他回到總督府大堂,跨過門檻,一下子癱軟在地。

姚望秋和唐熙趕緊將他扶起來,驚問道:“殿下這是怎麼了?”

蕭牧卻擺了擺手,眼淚止不住地落。

唐熙急了:“爺怎麼哭了?”

蕭牧搖頭笑道:“沒有,我是高興,總算熬到這一天了……”

他突然哽咽住,蜷縮在地上,捂著臉痛哭起來。

弟弟,哥哥給你報仇了……

還有竇大人,武大人,還有無數被太子陷害過的忠良們,你們終於可以安息了……

弟弟,哥哥現在已經是攝政王了,馬上就要贏了,要是你現在我身邊,該有多好……

姚望秋知道蕭牧為何而哭,輕輕將他從地上扶起,和聲道:“扳倒大敵,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功績,現今他們的功業已成,雲開月明,殿下可還有重任在肩啊,雖然傷感,可隔牆有耳,殿下受封的大喜日子,不宜掉太多眼淚啊。”

蕭牧點了點頭:“虧你提醒,我不日就要回京,江北的事情就全仰仗您和曲大人了。我會派人來協助你的,他還年輕,但十幾歲就考中進士,卻也是個大才,還望你能夠指點指點他。”

“殿下放心,老臣留在江北,必然要為殿下打造一個太平境內。”

“有中堂這句話,本王就放心了。只是內閣之中,只剩下了董儀和還有李春貞,終究獨木難支,不知中堂可有人舉薦?”

我要回去給朝廷洗牌,你有什麼人可以推舉麼?

姚望秋想了一會兒,道:“董儀和年歲已老,更何況當時殿下落難,是他屢次進諫,功不可沒,堪稱首輔。李春貞性情剛直,領導下屬,正需要他這樣的人。老臣再向殿下推舉二人,一人曾經在內閣擔任過,後來因為丁憂回鄉,回來之後,內閣已滿,便到翰林院做庶吉士。”

蕭牧道:“莫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