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宋濂一對N(2)(第1/3頁)
章節報錯
另一位文官見狀,立刻趁機站起身來,義正言辭地說道:“宋大人,你僅僅只看到了所謂實用之學表面上的好處,卻嚴重忽略了其對我朝傳承已久的傳統價值觀的巨大沖擊。”
“四書五經所蘊含的道德準則和倫理規範,是教化萬民、維繫社會秩序的根本。”
“一旦將律法、算術這類東西納入科舉,學子們必然會將心思都放在這些功利之學上。”
“從而荒廢了對聖賢經典的鑽研,長此以往,社會風氣必將變得急功近利,道德水準也會隨之下降。”
緊接著,一位資歷頗深的老臣顫顫巍巍地說道:“宋濂啊,你這想法太不切實際。”
“且不說增設這些科目後,考官從何處而來?”
“就說考試的組織和實施,將會面臨多大的困難。”
“如今的科舉體系雖有不足,但勝在成熟穩定,貿然改革,只會引發混亂,讓科舉陷入無序之中,到時候選才不成,反而誤了國家大事。”
宋濂神色鎮定,目光從容地看向眾人,拱手說道:“諸位大人,我理解你們的擔憂。”
“但時代已然不同,我大明如今面臨的是百廢待興、永珍更新的局面,需要全方位的人才來推動國家的發展。”
“道德教化固然重要,但僅有道德而無實際才能,如何應對國家在經濟、民生、律法等方面的諸多問題?”
“律法能規範社會秩序,算術能助力經濟發展,農桑關乎百姓溫飽,這些絕非奇技淫巧,而是治國理政的關鍵所在。”
“至於考官的問題,我朝人才濟濟,朝中不乏精通律法、算術、農桑之人,可挑選他們來擔任考官,同時也可從民間聘請有真才實學的賢士。”
“在考試組織方面,我們可以先進行試點,逐步完善,並非一蹴而就。”
這時,又有一位文官提出質疑:“宋大人,就算如你所說,可一旦增設這些科目,考試的難度必然大增。”
“會不會導致能透過科舉的人數大幅減少,讓天下學子寒心,認為朝廷提高了門檻,斷絕了他們的仕途之路?”
宋濂微微皺眉,耐心解釋道:“大人,科舉改革並非是為了為難學子,而是遵循‘術業有專攻’的道理,力求選拔出更契合國家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
“如今我大明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不同領域對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我們增設這些科目,就是為了讓有不同專長的學子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
“雖說考試難度會有所增加,但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學子們只要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用心鑽研律法、算術、農桑等實用之學,就完全有機會在科舉中嶄露頭角。”
“這樣的改革,不僅能讓國家選拔到真正有一技之長的棟樑之才,還能激勵更多的人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四書五經。”
“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去拓展知識領域,提升專業能力。”
“長此以往,無論是對於國家的繁榮昌盛,還是個人的成長髮展,都將大有裨益。”
朱元璋滿意地笑道:“宋學士思慮甚是周全,既解決了‘所取多後生少年,能以所學措諸行事者寡’的問題,更是讓我大明能廣納各類賢才,實乃利國之舉。”
“可學子們需要學習科舉改革後的書籍,你是否有所準備,或是一些對此的章程?”
宋濂恭敬地回答道:“臣在教導太子殿下時,就與太子殿下對此有了些想法。”
“召集了各領域的傑出人才,共同制定出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
“待整理完善後,會第一時間呈送給陛下先行預覽。”
朱元璋微微點頭,眼中滿是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