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當然,對孩童的識字完全是簡化字了。

這些教育逐步開始後,木耒特地找來了刀筆吏,耗費了幾天的時間,終於刻了第一塊印刷用的雕版。首先雕刻的是木耒自己編寫的課文、兒歌。

如今紙非常珍貴,每學新課,就給孩童發一篇拓印的課文。印刷紙的大小通常較小,約 32 開紙大小,即便這樣,計吏籌都覺得有些奢侈。

對於這些孩童,肯定是不能在紙上練字的,那是包括木耒在內的,所有人都無法接受的。

孩童練字的方法是,一個小陶碗,裝上河沙,用木棍在裡面寫,寫完後拿小竹板刮平,所有的孩童都是如此練習。

等到他們能在紙上練字,估計得是一兩年以後了,估計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在紙上寫字的機會。

木耒的教材編寫得差不多了,分為初、中、上三篇。

初篇課本是初次學習的人用的,約 40 篇詩歌,皆為木耒編撰,木耒要求一年內學完,學完後,孩童識字約五六百個。

中篇所學是春秋時代的一些詩歌,也約 40 篇,這部分學完,孩童識字基本超過了一千字。

上篇的內容木耒正在編寫,內容全是從《論語》《大學》《中庸》等儒家的名言改編而來。

這上篇估計學完至少得兩到三年時間,目前木耒只編寫了一部分,還沒給計吏籌看,裡面的很多名言名句,木耒都想改成是自己說的,將自己塑造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

現在的木耒,經常在恰當的場合,總會冒出幾句孔子的名言。

比如在培訓班上,木耒曾對人們說:“學必勤,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課下,有人討論簡體字的時候,木耒則說:“學習非某一人所言即為對。

計吏籌為汝等之師,然其所言,汝等當持疑之態,他人之行止,必有值汝我可學者。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此為不假。但須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除此之外,木耒還準備了一個屠龍技—兵法。他準備將《孫子兵法》也照搬來,當然,這個僅限於內部的人才能閱讀,比如白駟和頰戎,當然作者肯定是木耒了。

:()春秋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