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克),說的通俗一些,這些錢相當於後世呂不韋時期的200多金,要求他們直接熔了,給他做那口大鍋。

這可再次驚著了這批銅匠,他們說什麼也不接這活兒,熔銅錢來作銅鍋,聞所未聞吶,誰也不敢動。

見銅匠們不動工,木耒便許給他們100枚半刀幣,並以自己公子是身份相要挾。最終,在木耒的監督下,這些銅匠們答應熔刀幣,鑄銅鍋。

三日後大銅鍋便做出來了,直徑約4尺(周尺,直徑約92厘米)重約120斤(約現在30kg),即價值120金的大銅釜。

可能木耒算錯了銅料,做完了銅鍋,還剩下一小半兒的銅料沒有用。木耒又讓銅匠做了幾口小鍋,2個直徑約2尺的小銅鍋和兩個平底鍋。木耒心想,正好大銅鍋我用來蒸饅頭,做大菜,烙大餅,小銅鍋我可以做日常的烹飪了。

做銅鍋的同時,也命竹匠給做2個大鍋的蒸屜、鍋蓋,鍋蓋和那個竹籮的樣子很像,只是裡外都縫上了一層麻布。

等大鍋運到蠶館,木耒仿照奶奶家的樣式,壘了一個大的鍋臺,把那口大的銅鍋放了進去,又壘了兩個小的灶臺,正好放那個平底鍋和那兩個小銅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搗鼓了好幾天,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著饅頭出世了。

做饅頭的第一步就是要發麵,但是沒有酵母,木耒查了很長時間的電腦,查到可以用酒來發酵面,但是需要控制時間。

蠶婦在木耒的指揮下,將一大碗醴酒,倒進麵粉中,開始和麵。蠶婦的心其實在滴血,醴酒這樣貴重的東西用來和麵,真是暴殄天物。

用酒來發面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沒多久,面已經快速的膨脹起來。漲滿了整個陶盆。

木耒用手指按了一下,面已經非常軟和了,有股酸味兒。蠶婦和惠站在那兒,也嗅到了酸味

惠說:“這面已酸,莫不是壞了,恐已不宜食用。”

“哈哈,你不知,我要的就是它變酸。否則就做不出美味。”

發好的面做成饅頭是非常容易的,三兩下,十幾個圓圓的麵糰就被放到了蒸屜上。木耒親自燒火,等蒸氣在鍋蓋上蔓延出來時候,知道已經開鍋了,然後文火慢慢的燒了一會兒。

奶奶告訴他,開鍋之後,再燒二十五到三十分鐘就可以了。這邊沒有計時工具,木耒只能大約估摸時間。等他感覺時間差不多了,就停下了火,讓剩餘的火慢慢的自熄了。

整整半天時間,蠶婦和惠都沒有離開木壘半步,她們要看看,公子木耒又搗鼓出什麼新鮮玩意兒。

等掀鍋後,一股濃濃的香氣迎面撲來,這饅頭做的是非常成功,只是外部是白裡帶黃的,當然這個是正常的。

當惠和蠶婦。一人一個吃上鬆軟的饅頭的時候,她們的眼裡全是光亮。周天子不知可曾吃過這樣的美味?這還是那個稱為賤食的麥嗎?

“公子,這美味麥食叫甚名字?”惠一邊嚼著饅頭,一邊問道。

木耒思量了片刻:“饃,或蒸饃。饃應稱麵食,不宜稱麥食。”

木耒曾查過饅頭名字的由來,他感覺叫饅頭不太合適,還是叫饃比較好。

:()春秋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