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學子失蹤(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陳文學和湯伯元拜王陽明為師後,其他少數民族的民眾也紛紛前來聽學、拜師。特別是王陽明解決布依族危機後,當地各族的人對王陽明又是崇拜,又是敬仰;都想自己的孩子成為王陽明的弟子,周圍幾百裡地的民眾都有很多學子在當地租房居住來聽王陽明講學。一時間聽學者可達數百人,龍岡書院兩間房已經容不下,只能再擴建,於是當地的各族民眾又幫忙擴建了書院。陳文學和湯伯元在書院一邊聽課,一邊幫忙搭理書院的各項事務,王陽明和婁佳倒也省了不少力。
這日中午王陽明正在書院備講,突然一少數民族的中年男子匆匆進來,見到王陽明道:“先生,我是錢鳳翔的父親錢理,我來接鳳翔回家。”
“哦,好的。”王陽明見錢理,風塵僕僕、滿頭大汗的,就倒了一碗水給他喝。
“多謝先生。”錢裡道。
“文學,你把鳳翔叫出來,他父親來接他了。”王陽明對陳文學說道。
不一會兒,陳文學領著錢鳳翔出來,見到父親,錢鳳翔高興的喊道:“爹爹。”
“哎,翔兒。”錢裡高興的拉著錢鳳翔,接著道:“快跟先生道別,我們回家了。”
“先生下午還有講學呢,不聽了嗎?”錢鳳翔道。
“對呀,下午還有講學呢,為何這個時候就接鳳翔回家呀?”王陽明醒悟過來問道,心想現在才中午呢,很少有這個時候接孩子回去的呀。
“我們是隔壁的三都縣人,離此地近百里呢,我早上天沒亮就出發了,中午才到,現在我們出發也得晚上才能到家了。”錢裡道。
“這麼遠,鳳翔平常是怎麼來的呀。”王陽明問道。
“鳳翔的外婆家就住驛站不遠的五龍村,所以平常來這裡聽先生講學,過幾天就是我們族的卯節了,我帶他回去過節。”錢裡道。
“卯節?”王陽明奇怪道。
“先生,他們是水族的,卯節是水族民眾的一個重大節日,一般外出的子女和家人們都要回家一起過。”陳文學道。
這水族卯節的起源來自一個神話故事。傳說遠古時候一支水族的祖先來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嚴重蟲災,人們束手無策,眼看顆粒無收。這時,水書先生陸鐸公從天而降,指示人們掃積屋內煙塵撒在禾苗上,終於除去了害蟲。人們慶勝利,聚而歡歌,代代沿襲便形成了卯節,這是水族特有的節日,水語稱“借卯”,義為吃卯,是預祝稻作豐收與人口增殖的重大年節之一,以地支卯日為節期,並以辛卯日為上吉,以丁亥日為至兇,擔心旱象嚴重影響收成。以祭祖、祭祀稻秧、祈雨、對歌為主要內容,是祈求稻作豐產和人口增殖的傳統年節。
“哦,好的,那你們路上注意安全。”王陽明道
“多謝先生,我們告辭了。”錢裡和錢鳳翔向王陽明道別。
王陽明看著錢裡父子離去,心想這少數民族還真是有特色,各族民眾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節氣、節日,但他們對中原文化也還是那麼的包容和渴望,那麼遠都送孩子過來聽課,自己以後可得更加的細緻、用心的講學。
第三日,書院來了一名少數民族的婦女,陳文學帶著婦女來見王陽明道:“先生,這位大嫂說要找您。”
只見婦女焦急萬分的對王陽明道:“先生,我家鳳翔可在書院?”
“鳳翔前幾天就被他父親接走了,現在還沒回家嗎?”王陽明驚奇的問道。
“沒有回家呀,按理說前天晚上就該到家的,可到今天都沒回家,我才找過來的。”錢鳳翔母親道。
“啊,到現在都沒回家呀?是不是去他外婆家了?”王陽明問道。
“也沒有,我就是剛從我母親家過來的,母親也說父子倆前天就回三都了。”錢鳳翔母親焦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