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性情頗為尖酸刻薄,但好歹也是常年吃齋唸佛之人,此番鬧出人命之後,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後怕。就在此時,薛寶釵匆匆趕來寬慰於她。只見薛寶釵未等王夫人開口,便率先言道:“依我看吶,此事未必就是您的過錯。想必那金釧兒定是自己不小心失足落入井中的。再者說了,她不過區區一介丫鬟罷了,怎會有如此大的脾氣呢?”其言外之意便是,金釧兒的死完全是她自作自受,與王夫人毫無干係。

王夫人聞聽此言,心中那塊沉甸甸的大石頭瞬間落了地……

王夫人聽了這話,心裡頭那股子悶氣頓時消散了大半,整個人都覺得舒暢了許多。然而,事情遠遠還未結束,只見薛寶釵輕啟朱唇,緩緩說道:“即便擁有如此寬廣的心胸氣度,說到底也不過是個稀裡糊塗之人罷了,實在沒什麼值得惋惜的。”簡簡單單四個字——“不為可惜”,猶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劍,直直地刺向金釧兒,將她的生命貶低得如同草芥一般,分文不值。

更為駭人聽聞的是,薛寶釵竟然主動開口提議,要把自己嶄新的衣裳取出來,拿去給金釧兒當作壽衣使用。需知金釧兒乃是投井自盡而亡啊!她的屍首在冰冷刺骨的井水之中浸泡已久,早已變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可薛寶釵對此竟是毫不忌諱,甚至還若無其事地言道:“我與她身材相仿,這身衣裳想必也是合身的。”這般言語,這般舉動,哪裡像是一個尋常人家的閨閣女子應有的反應呢?

無怪乎劉姥姥初次見到薛寶釵時,便被嚇得渾身一顫,心中直髮怵。這位姑娘從外表看上去倒是溫婉柔順、和藹可親,但骨子裡卻是冷若冰霜,絲毫不見半點人情味兒,活脫脫一副陰森可怖之相,彷彿周身都散發著陣陣詭異的寒氣,可不正是如鬼魅般叫人心驚膽戰麼?

且再來瞧瞧蘅蕪苑外的景緻吧,當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吶!時值深秋時節,其他各處皆是花團錦簇、樹木蔥蘢,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唯有這蘅蕪苑外的蘿港一帶,呈現出一幅截然相反的衰敗畫面。枯黃的野草東倒西歪,殘破的菱葉漂浮於水面之上,全然沒有一絲一毫的生氣可言。此情此景,恰如那“留得殘荷聽雨”的淒涼意境,越發顯得這蘅蕪苑透著一股子莫名的寒意與死寂。與其它地方的詩意美感形成鮮明對比。

曹雪芹向來以惜字如金著稱,但此次卻不惜耗費大量筆墨來描繪此處陰森蕭瑟的景象,這般濃墨重彩的描述實在難以讓人不心生疑慮——難道這竟是薛寶釵內心世界的真切映照?她寄居於他人屋簷之下,四周冰冷死寂,毫無半分生機可言。

然而歸根結底,寶釵此人著實令人憐憫同情。她周身散發的那股子鬼氣森森之態,實際上皆是拜封建禮教所賜。遙想當年,身處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中,所有女子皆被諸如“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等諸多規矩教條緊緊束縛,活脫脫地被逼迫成為了一個個宛如木雕泥塑般的美人兒。

而寶釵自幼便開始接受此類思想觀念的洗腦式灌輸,要說她未曾有過渴望自由自在生活之心,那定然是假話。只可惜啊,終究是個人之力難以抗衡整個社會環境的強大壓力,她也唯有強忍著內心的不甘與不願,迫使自己朝著所謂完美大家閨秀的標準一路前行。

正因如此,我們眼中所見的她,行事謹慎周密,滴水不漏;與人交談時亦是八面玲瓏,面面俱到,仿若一個精明至極的“人精”一般。只是隨著時光的流逝,久而久之,就連她自身恐怕也在不知不覺間迷失了自我,最終淪為了一具徒具軀殼、失去溫度且喪失靈魂的提線木偶罷了。故而,寶釵或許並非生來如此……

寶釵活得那真可謂是比鬼魂還要疲憊不堪啊!這恰恰便是《紅樓夢》最為令人毛骨悚然之處。這部巨著猶如一面清晰無比的鏡子,將一個原本充滿活力與生機的生命,是怎樣逐步地遭受扭曲和吞噬,毫無保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