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狗頭金(第1/2頁)
章節報錯
阿拉奇縣城南大街有家很出名的、喀耆老闆開的哈拉布拉克燒烤城,菜品齊全、環境優雅、口味獨具一格,口碑不錯,是縣城很多市民消費的首選場所。
這些金塊就這樣在這裡被換成了烤羊肉串、饢坑肉、和著酒菜祭了五臟廟,甚至都沒有為家人換回來一件像樣的衣服。
也難怪,這些人壓根就沒有“理財”這種概念,今朝有酒今朝醉,呼朋喚友、大肆揮霍。
然後這幾塊狗頭金被店主視為意外之財帶回喀耆。
其中一塊變成了家人手腕上的手鐲、手指上的戒指、脖子上的項鍊、耳朵旁的吊墜,還被老婆嫌棄純度不行……
買櫝還珠、人參當成蘿蔔乾----不識貨。古人創作成語有道理、誠不我欺,這就是“暴殄天物”吧。
原本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可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還是有一塊狗頭金費盡周折、幾經輾轉流進了帝京潘家園古玩圈子,被文物販子盯上了。
哈拉布拉克燒烤城的喀耆老闆還算是見多識廣的,知道這是天然的狗頭金。一次在朋友面前炫耀時,被一個熟人死纏爛打地以5萬塊錢的價格買走了。
然後按照成品飾品金的價格賣給了一位開金店的老闆。
顯然金店老闆是識貨的,不然也不會以飾品金(零售價)的價格購進來。
再後來這塊狗頭金出現在京都潘家園文玩市場,被有心人高價買走。追根溯源,一路跟蹤到了阿拉奇縣。
我不是盜墓賊,也不是文物販子,這些東西不懂。只知道後來許多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就這樣被繩綁索捆、肩扛懷抱、馬拉車拽、部分山洞遺址環境破壞殆盡,面目全非。
僥倖的是因為地處西北邊境高海拔山區,交通極度不方便,託什那稜大峽谷又在無人區,就算發現了這些東西,要想在嚴格的盤查之下順利地拿出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有訊息稱,當時盜墓江湖上被稱為“南郭北姚”的“關外第一盜墓高手”的風水大家姚師爺姚文忠、“南派水洞大師”郭炳霖曾經聯手參與,但是姚文忠伏法後供述的卷宗,涉案金額五個億,並沒有提到阿拉奇山洞遺址這件事。郭炳霖此次事件後金盆洗手、至今逍遙法外,沒有人知道他在哪兒。
姚文忠的資料是公開的,本名姚玉忠(遠沒有姚文忠這個名字響亮),1962年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小學文化。其父是當地出名的風水師,在父親的潛心教導下深得真傳,精通風水五行、擅長觀察天象、分析山水地脈、檢視風水運勢。
據說此人利用風水術,踩點、摸地形、尋找古墓,一找一個準。被稱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大盜墓賊,國寶級文物“紅山玉豬龍”就是從他盜墓贓物裡找回來的。
對於出土的古文物,怎麼驗證它的年代,背景,出處,最簡單的方法是查詢器物本身的銘文,如果能找到銘文,對照歷史留存下來的文史資料,一步步推測。
比如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現儲存在國家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司母戊大方鼎青銅器(重達1665.68斤),依據是鼎腹內壁上有“後(司)母戊”三個字的銘文,結合史料,推測出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至今應該叫“司母戊”、還是叫“後母戊”仍有爭論。
或者這個遺址已經確定是哪個時代,誰的墓葬,裡面的東西都可以認為是這個時代。可是如果找不到銘文,也不確定年代,主人,目前的技術就只能靠碳14來證實了。
事後證明,山洞裡這些東西,幾乎橫跨了長達幾十個世紀的產物,最早的物品有可能十萬年前就出現了。已經超出了現代人的認知天花板,只能被定義為現在不被業界專家們接受的“史前文明”,最晚的應該也在中原地區的商周時代,比三星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