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向西北出發(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隨著劉叔去了他比較感興趣的阿克蘇博物館。
在一個放在底座上看起來成年人那麼高的大陶缸前劉叔停下了,足足看了一個小時。我湊上去看,標籤上的名字叫“夾砂紅陶高”,唐代出品,1976年溫宿縣出土,高135厘米、口徑45厘米、腹圍420厘米、底徑45厘米、壁厚2.3厘米、敞口、平沿方唇、短頸、溜肩、鼓腹、平底。
想象不出來,1400年前的西北,已經和內地一樣能製作出如此大型的陶缸,漢唐風韻,源遠流長。
題外話,記得電視臺一檔節目,講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位“教授”級別的“專家”,辯駁說北宋時期並沒有足夠先進的技術,可以燒製如此大型的、可以鑽進去人的大缸。我猜他一定沒有來過阿克蘇博物館,沒親眼看過宋以前的唐朝,西北邊境地區的同胞已經可以製作出這麼大的陶缸了吧。
還有幾張面值60億元的紙幣。
中華民國政府治下的西北銀行在1949年發行的所謂“金圓券”,也是目前我國境內已經發行的單張面值最大的紙鈔。據說當時一張這種面值的紙幣,在西北可以買一盒火柴,拿到上海可以換8粒大米。也算創造一個世界紀錄了吧。
展廳裡幾塊隕石,劉叔悄悄告訴我說這是仿製品,用來展覽的,“一眼假”。
我盯著一塊拳頭大小,黑不溜秋、坑坑窪窪的石頭,一個角不知道是人工敲掉了一小塊形成的缺口,還是墜落過程中碰到石頭上摔掉了,當然也有可能製作過程中故意做成這樣子。
不知道劉叔怎麼判斷這隕石“一眼假”的,這就是學問吧。
透過和別人聊天,劉叔讓我記下一個地址:阿克蘇市阿拉提大街和柯柯牙大街交叉口,玉器珠寶古玩城,只要你識貨,那地方不僅能買到真正的和田玉和古玩、還有隕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