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大門,將大家連同我一起迎了進去。

整個院子不大,與外公外婆家大差不差。但是這裡到處充滿著宗教和異域元素,所以風格上的迥異也可令我這個外來人微張嘴巴,,

只不過外面太黑,直至進入了室內,才有人注意到我的驚訝。

“你怎麼了?不舒服嗎?”

為了不展現出自己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我匆忙找個正當理由搪塞過去。

“不是的,我一天沒吃飯,所以感覺有些餓了。”

聞言,老人又是道歉,又是催著女兒那邊快一點,更甚之的是還找來自己衣服給我穿。儘管樸素且不合身,起碼心意卻能看得見。這一下子搞得我羞紅了臉,感謝的話一直沒辦法間斷。

耗時不短,終於準備開飯,好一桌質樸大餐。有的孩子應該是吃罷了,就靜靜地待在桌子的對面。他們用雙手捧著腦袋,圓圓睜起那個階段才有的稚嫩雙眼。一半看我,一半看我身邊。

真是粗糙的做法,粗糧麵包加粗糧粥,細看之下里面還有麩糠摻雜,難不成充足的食物就是指這個啊。新人到此不做歡迎就算了,怎麼待客之道也草率至此呢。

而且曾幾何時我聽說過,這兒的人餐食以土豆為主,想必那應該還能更容易接受一點。再轉眼瞧瞧如今桌上擺滿的,連一個帶味道的都沒有,實屬是太過寡淡。我光看看就覺得難以下嚥,便停留在無動於衷之上予以表現。

鄰座的老人家,不明所以,問道:“你在等什麼?快點嚐嚐吧,熱的食物才是美味的。”

旁側的我犯傻,愁眉苦臉,回答:“我從沒見過這種食物,不知道該怎麼吃是對的。”

“什麼?你之前都吃些啥?是如何長到這麼大?”

“麵條或者米飯,當然還有很多可口的菜品。”

“對不起,這些我們做不到。”

“那很便宜的,為什麼不可以啊。”

“這裡的孩子太多,我只能盡力讓他們吃飽就好。”

確實我沒意識到,自己竟強人所難了。畢竟一個孩子就是一張嘴啊,而且這兒看上去也並不是個富裕的家。

“沒關係,我只是不習慣而已。如果給我足夠時間,適應過來不成問題。”

“謝謝你,可以的話,我幫你切開它吧,那麼你就只需將其放在嘴裡。”

搞不懂他為啥要謝我,估計是有些思想上的差異。

“這是不對的,應該是我要感謝你。你是一個慷慨的好人,給予我吃的食物和住的地方。還沒請問,你的名字是?”

他已經開始幫我為麵包撕碎,專注於手上之事導致只回復淺淺的一句:“勞倫斯(音譯Laurence),你呢?”

話音剛落,他意識到口誤,於是趕忙找補。

“對不起,我忘了你不記得任何東西。”

真服了,怎麼又道歉起來,臉皮薄的人怕是早都待不住。再對上他難為情的眼神,我真深覺於心不忍,於是脫口而出:“你不必總說對不起,這種情況沒有對錯。而且我明白的,有個名字方便很多,所以我也已經想好了,就叫我John(譯名約翰)吧。”

“真的?我沒聽錯?約翰是個好名字,希望你的到來和它的寓意一樣,可能我們這裡終於要迎來上帝的恩賜了。”

簡單的一句應承,沒想到這老人突然大喜起來。真是一點都不穩重啊,這讓我都不好意思告訴他,英文名字我就只聽說過幾個,而John也只是自己隨意想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