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過無數小的宣傳冊子,用歷史上明朝對外擴張的事實渲染明軍的殘暴。年輕計程車兵不止一次聽自己的長官提起過明軍會虐待俘虜,以殺金國俘虜取樂,他們將俘虜投下礦井,一直挖掘到死都不見天日……

想到了這些讓他恐懼的投降後的待遇,他決定還是先嚐試一下逃走。於是他悄悄的轉過身,希望可以尋找到一條供他逃走的路線。他看見剛才碾過他頭頂的那輛坦克的尾部,就在不遠的地方冒著輕輕的黑煙,他看見另外一輛坦克的後面,跟著十幾個小心翼翼的明軍士兵,他們躲避著對面掃射過來的曳光彈,儘量跟在坦克後面為自己尋找掩護。

顯然躍出戰壕逃跑並不太安全,即便不被明軍士兵發現打死,也會被對面已經絕望到不分敵我的友軍開火幹掉。年輕的金國士兵決定還是沿著戰壕向另一端逃跑,試一試自己的運氣。

想到了這裡,他拎著自己的武器,調整了一下姿勢,邁開步子剛跑出去一步,就被身後飛過來的子彈打中了後心。他不情願的轉身,看見一名明軍士兵端著步槍單膝跪在戰壕內,正在拉動槍栓裝填一發新的子彈。

“呯!”他看見對面的槍口又閃耀出了弱小的火光,然後他感覺到自己的胸口捱了一拳,在仰面躺倒的過程中,他聽見了槍聲,然後襲來的就是永恆的黑暗。(未完待續。)

135皇帝陛下都萬歲

當禁衛軍計程車兵和日本陸軍抽調來的精英交戰起來的時候,雙方明顯都呆滯了一下。甚至連雙方各自的指揮官們,都在腦海中誕生了一個奇怪的念頭:對方是在哪裡遇見過的部隊!

要不是確信禁衛軍第一次在戰鬥中撞上了精銳的日本陸軍部隊,禁衛軍的前線指揮官們,都要以為自己在和自己戰鬥了:雙方的戰鬥意志是如此接近,死戰不退的風格也是如出一轍。要不是對方穿著不一樣的軍服,簡直就是在互相照鏡子一樣。

唯獨不太一樣的是,禁衛軍的武器裝備,似乎要比對面的日本精銳要好上不少——他們擁有更合身更好用的戰術揹帶,有衝鋒槍這種戰壕屠殺武器。於是在禁衛軍加入到戰鬥之後,日軍反攻的部隊也明顯感覺到了自己面對的壓力。

同樣是血肉之軀,同樣是近乎魯莽的戰鬥方式,同樣是不要命的打法,同樣是對自己祖國對自己皇帝的無比忠誠。在陣地上到處都有呼喊著“皇帝陛下萬歲”的聲音,而對面喊著的卻是“天皇陛下萬歲”,雙方在戰壕等工事掩體內反覆爭奪,將腳下的大地染成一片血紅色。

“上刺刀!把這些該死的明國人趕出戰壕去!”日本人的陣地上,指揮官抽出了他腰間挎著的指揮刀,這種細長的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傳統,不過隨著時間的流失,現在只有軍官才會佩戴這種象徵意義大於實戰意義的武器了。

隨著長刀出鞘,日軍士兵開始給他們更加修長一些的步槍安裝更長一些的刺刀——日本人在體型上不如明朝地區,和遼東等地的壯漢更是差距明顯,於是為了彌補他們在肉搏戰中的體型劣勢,他們改良了步槍,加長了步槍的長度和刺刀的長度……

於是這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中**隊已經開始嫌棄修長的武器,開始想辦法將手裡的步槍縮短的時候,日本人卻拿著全世界最長的步槍,夢想著依靠武器長度來在肉搏戰中打垮對手。

當然現在誰也無法判斷未來的正確發展方向,只能依靠實驗和改進去不斷的嘗試和探索。經驗是不斷積累出來的,而積累經驗教訓的過程,需要時間還有無數生命作為祭奠的犧牲!

“天皇陛下!萬歲!”隨著一聲高喊,戰壕內的日本士兵躍出了戰壕,開始向著對手明軍發起了衝鋒,他們端著自己的武器,不顧呼嘯著從耳邊飛過的子彈,向著不遠處明軍控制的陣地前進。

這個時候防守和進攻雙方的位置似乎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