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以去辦事了,然後朱牧站起身來,走到王劍鋒的身邊,看著趙宏守的背影,緩緩說道:“朕知道你重內務,調和戶部工部勞心勞力,可是朕不希望你拖朕和王珏的後腿,明白了麼?”
“臣惶恐!臣一定努力,為陛下的豐功偉業,貢獻自己全部的心力。”王劍鋒聽到朱牧這麼敲打他這個長輩,低頭輕聲回答道。
95訂單
有了電報這種好東西,人類傳遞資訊的速度比以前快了無數倍。正是在這種發明出現之後,人類在資訊上才形成了質的飛躍,也讓很多方面都出現了長足的進步。
為什麼在古代,率領大軍征討敵國的戰爭,往往都在崩潰中草草終結?赤壁之戰曹操數十萬大軍被孫劉聯軍數萬人擊敗,苻堅號稱九十萬的大軍被晉朝給打了個草木皆兵,李世民能率領數千軍隊突襲數十萬敵軍,這一系列的著名戰役之中,人多的一方通訊不暢,發揮不出兵力雄厚的優勢,是失敗的一大主因。
有了電報還有無線電之後,人類才開始在戰爭領域上突破了指揮官對軍隊人數掌控上的限制,數百萬大軍聯合作戰再沒有了技術上的鴻溝。當然,通訊方面的革新,也讓訊息的傳遞速度,提高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
在新民前線的戰鬥結果還沒有傳遞回來的時候,一部分坦克方面的問題已經擺在了1014廠的生產技術部門的辦公桌上。盯著這些珍貴實戰測評結果的,還有來自蚩尤公司的技術人員。
傳遞回來的問題太多太多了,包括髮動機的散熱格柵,需要用更可靠的閉合模式;坦克車在某些太過泥濘的河畔地段,會陷進去熄火;在新民防線上,叛軍使用小口徑火炮打穿了坦克裝甲等等。
總結起來就是:坦克的突擊能力應該再一次加強,伴隨坦克的支援武器應該配合開發並且馬上服役,步坦協同作戰應該繼續完善,當然裝甲部隊的編制需要再更改。這邊戰鬥還沒有完全打完,王珏的指揮部裡各種各樣的問題回饋就已經讓幾個參謀人員和後方工廠來的負責人焦頭爛額了。
“第4批次的坦克已經生產出來了,更改也來不及了。現在我們只能擬定方案,對第5批次的坦克進行小範圍修改,然後對第6批次的坦克進行改進了。”一名蚩尤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對生產流程非常熟悉,開口第一個發言道。
畢竟每一輛坦克都是錢堆砌而成的,輕易的返工顯然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所以另外一名工程師趕緊開口,建議道:“第5批次也不要改了吧,畢竟工人們已經習慣了,貿然更改很容易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從第6批次小改,才是穩妥的方式吧?”
說話的是1014兵工廠國營企業的工程師,在體制內的工廠因為缺少競爭壓力,所以對革新和客戶要求並沒有蚩尤公司那麼敏感和積極。正因為如此,他說出來的建議也就比蚩尤公司更穩健一些。
很快,蚩尤公司還有1014廠的生產計劃都被討論出來了,1014廠保持現如今的1號坦克生產,在第6批次的坦克開始生產的時候,才開始更改細節。
而另一方面的蚩尤公司則對軍方的要求響應的更加積極一些,他們立刻對沒有完工的坦克進行了細節上的修改,然後在第6批次的坦克生產計劃裡,加入了不少軍方提出的整改方案。
現在還沒有人意識到,這種生產環節上的差別,最終造就了數十年後的一個收藏孤本——第5批次蚩尤公司生產的小改動1號坦克,全世界只有一個博物館裡存有一輛實物。因為是珍貴的當時蚩尤公司生產程式更為先進的最直觀證據,被視為最珍貴的一臺1號坦克。
不要小看這些需要改動的細節,因為任何一個小到不起眼的細節,都有可能成為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巨大改變。比如說這張辦公桌上鋪滿的那些改進專案裡,有一條是建議加寬履帶以提高坦克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