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明屯田(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朝會,朱厚照因前日玩得有些疲憊,又不上朝。劉瑾立於龍椅前向文武百官道:“各位大人,皇上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在宮內忙於批閱奏章,各位又何奏本可交與咱家轉呈。”文武百官知道劉瑾一手遮天,自己的奏摺也呈不到皇上手上,也就都沒有回應。劉瑾見大家無奏本,心裡美滋滋的又道:“現今各邊日儲匱乏,士兵生活困苦;皇上有旨,即日起清理各邊屯田,規範軍戶與田畝的數量,著兵部下達朝廷指令至各邊將領配合,朝廷派出度田的官員不日即達。”
王瓊聽後道:“劉公公,兵部該如何配合?”
劉瑾道:“讓各邊將所轄的所有軍戶數量和田畝數量都登記在冊,交與朝廷,朝廷專門派人到各邊逐一丈量、度田,進行一一核實。”
王瓊道:“軍戶數量和田畝數量在各邊的軍冊及兵部的軍冊中都有,只是數量較大,各邊又路途遙遠,實地度量需要大量人手,該由何部來負責此項任務呢?”
劉瑾道:“這就不勞煩兵部了,就交由大理寺處理吧。”劉瑾心裡早就盤算好了,現在大理寺和錦衣衛都是自己的人,讓自己的人去負責度量,這個實際的田畝數就完全可以由自己說了算了,只要不給自己上貢,不聽自己的軍官隨時都可以給他們虛加些田畝。
文武百官聽後面面相覷,但也無人敢再做提議,只能任由劉瑾擺佈。
退朝後,劉瑾回到了司禮監,傳來了大理寺少卿周東。這大理寺是掌管刑獄案件審理的,錦衣衛負責抓人,大理寺負責審訊,在朝中掌握了這兩個部門基本就掌握了百官的命運了。劉瑾就是透過掌控了這兩個部門來排除異己,近些年來製造了多少錯假亂案,殘殺了多少朝廷棟樑和正義之事。這周東本為成化二十年的進士,一直碌碌無為。劉瑾上臺後,為了攀附劉瑾,把家中的祖宅和地契都賣了湊足一百兩銀子獻媚,還拜劉瑾為義父,深得劉瑾信任。劉瑾把其調到大理寺後,到處斂財,審理的案件全部與銀子掛鉤,沒幾年就斂起了巨大財富。這周東每次都會把用惡毒手段獲得銀子拿出一大半上貢給劉瑾,可以說是劉瑾一個很重要的錢袋子。
周東來到司禮監見到劉瑾下跪道:“周東參見九千歲,願九千歲松鶴長春,壽與天齊。”這劉瑾在朝中一手遮天,被稱為立皇帝,所以下面那些依附於他的人,也都是無底線的獻媚與奉承。
劉瑾聽後高興的笑道:“周東呀,這次有個重要的任務讓你去辦呀。”
“請九千歲差遣,周東願赴湯蹈火。”
“不需要赴湯蹈火,而是肥肥的美差,這次朝廷要清理各邊的軍隊屯田,你就負責度田吧。”
“九千歲,這到邊界度田,可有什麼道道?還請九千歲指點。”
“唉,這度田可是掌握各邊將士的生活命脈的,大有可為呀。”
“請九千歲放心,周東定不辱使命。”周東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一點就通。
“谷大用,你查一查,哪裡計程車兵抱怨最大?”劉瑾轉身對谷大用道。谷大用翻了翻奏摺道:“相對西北計程車兵提出上疏的較多,那邊計程車兵也要困苦一些。”劉瑾聽後對周東道:“那你就先去西北吧,先去寧夏度度,看看那裡的田有多肥?”
“遵旨,我這就去安排。”周東高興的道。
次日,周東帶著兵部的文書和行李,一行六人從京城出發去西北邊疆寧夏度田。
在古代,土地一直都是百姓和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石,大明太祖朱元璋本為布衣起事而獲得天下,深知土地對百姓和對國家的重要性,在經歷過大規模的元末農民戰爭之後,明王朝才建立起來。長期的戰爭,導致人口銳減,民不聊生,社會生產力驟降,急需修生養息,恢復發展。可長期的農民戰爭使得明軍數量非常龐大,軍費支出巨大,加上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