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兵只知道眼前蠻夷的部落稱呼,和大乾話裡面‘影’的發音類似。

一頓比劃,才讓蠻夷謝天謝地、滿面諂笑的接過鞭子。

轉過頭,蠻夷開始代管,下手比水兵還要陰狠。

一旦發現有人偷懶,劈頭蓋臉一頓抽。

水兵還是隻抽人背脊,這位蠻夷接過鞭子後,專朝著腦袋下手。

有時候,自己人對自己人下手更狠。

尚未走遠的陳濤,目睹了這一切,腦袋就跟人拿大錘敲了似的,徹底傻眼。

這又是為什麼?

是剛剛那位水兵陽奉陰違、暗中指使的?

不可能啊,他身懷百年內功,耳力驚人,很清楚水兵與蠻夷,沒有怎麼有效交流。

語言不通,相當於雞同鴨講,還是靠著一頓比劃,才讓蠻夷接過的鞭子,那怎麼變成這樣了?

正準備離去的陳濤停住步伐,急忙回身找到那位空閒下來的水兵:“這蠻夷?為什麼去打別的蠻夷?”

水兵明顯瞭解內幕,一點都不奇怪:“哈哈,陳教頭你可能不知道。”

“這些蠻夷啊,都是出自不同的部落,他們就是被部落首領賣給我們的。”

“他們部落首領就是天天打他們,才能讓他們幹活,別說不同部落了,就算是同一個部落,彼此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估計這些個蠻夷啊,早就習慣了。”

“所以殿下英明啊,早就看出了這一點,這些不通教化的蠻夷,壓根就不能太客氣,打就完事了!”

陳濤的瞳孔裡,憤怒的情緒緩緩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悲憫。

原本水平的雙肩,輕微的慫落。

他好似,無能為力。

就算能強硬的命令,水兵丟掉手中的鞭子。

但那被拋棄的鞭子,轉眼之間,就會來到一位幸運蠻夷的手上,被繼續用於鞭打其他人。

眼前這條有形的鞭子很好處理,陳濤隨隨便便就可以將其砍成十八節。

但陳濤心底很清楚,他自身對於那條無形的、龐大又不可捉摸的鞭子,無可奈何。

【額,我有點不知道,陳濤在生什麼氣。】

【這不明顯麼?聖母啊,陳濤這個主角有點聖母的,見不得別人受苦,蠻夷受苦他心裡面就不爽了唄。】

【無趣,我要看二皇子啊!第九集都在講二皇子怎麼說服鹽商轉移,說服內地百姓遷移到福地,怎麼第十集就變成陳濤在聖母了。】

【嗨,明顯是編劇在埋伏筆,這部劇和傳統武俠劇不同,更多著眼大局和主角的成長,沒那麼多江湖上的刀光劍影兒女情長,擺明是要準備呈現陳濤最後的成長了。】

【這算成長嗎?前腳說放棄復仇,後腳就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