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翻年紀輕輕就喪失了愛妻,失去了師尊,遭逢大變,幾乎死於賊寇之手,而如今仍然可以自己約束自己,努力讀書,不去因為那次的事情而意志消沉,反而是愈挫愈勇,這樣的人才,才是大宋朝真正需要的人才。

張叔夜打算打完這仗,就要上表向官家舉薦這位小小少年郎,不一定要做大官,但是先做一個官員,積累經驗,就像太宗皇帝磨練寇準,仁宗皇帝磨練王安石的舊事,當今陛下也要磨練嶽翻,磨練十年,把他從十五歲磨練至二十五歲,那個時候,嶽翻依舊年輕,那是他最大的本錢。

二十五歲的嶽翻,進入中央,成為中央大員,張叔夜有理由相信,他將成為大宋歷史上空前的一位人物,不知道他會是宰相還是大將,但是,張叔夜跟希望他走文人的道路,卻是一位比范仲淹和韓琦更加厲害的文人中的武將。

那才是大宋文人最榮耀的時刻。

所以,嶽翻啊,你要多加磨練啊!

張叔夜如此期盼著,期盼著,於是,大軍就抵達了潤州城不遠的地方,張英一聲令下,大軍就在腳下停止前進,安營紮寨,雖然只有三萬人,但是要按照十五萬人的規模紮營,以確保可以震懾對手,如此大規模的營寨,就確定了一個人要做五個人的工作,這是一項大工程,而且,張英還吩咐他們在空著的沒有人住的營帳裡面放些東西,這就憑空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那些被打散編制重新管理的禁軍當慣了大爺兵,雖然之前被岳飛教訓了一頓,但是他們終究是大爺兵,其中還有大宋所謂上四軍裡面的精銳之軍捧日軍的軍士,這些大爺兵更加了不得,桀驁不馴不說,主將被抓走了,其他士兵都慌了,只有捧日軍的軍隊集結起來,要找主帥討個說法。

捧日軍的來歷不好說,牽扯到大宋立國時期的豪門貴族,就連很多文官名臣想要整治在開封府名聲很不怎麼樣的捧日軍,結果遭受了挫折,沒辦法,人家後臺太硬了,搞不動!搞不動就不好弄了,弄不好的話還會傷了自己的地位,久而久之,就沒人願意對這些大爺兵動手了,這些大爺兵也就越來越驕橫跋扈。

雖說禁軍裡面有不少以上欺下,瞞天過海的事情發生,但是,還真別說,這不屬於捧日軍,捧日軍有自己的產業,有自己的傳統,不屑於做那些欺壓下級的事情,有著光榮傳統和超強後臺的捧日軍是禁軍最後的麵皮。

話是這樣說的,但是那夥捧日軍被分管過來的晁蓋一個人攆著十個軍官狠狠的暴打了一頓之後,消停了,到底還是軍隊,還有些軍隊的習氣,願意聽從拳頭大的人的指揮和命令,晁蓋豪氣干雲,義薄雲天,為人非常大氣,一開場就是一套拳法把整個捧日軍打的暈頭轉向,然後確立了自己的威信,開始按照嶽翻的吩咐,整理這數百過來鍍金的捧日軍。

因為捧日軍來頭最大,所以嶽翻就推薦這些人裡面能力最強的晁蓋來收拾捧日軍,其餘的一批軍隊也按照各自能力的高低分排下去,二十四個岳氏護衛也就臨時擔任了基層軍官的職位,這還算是大宋有史以來頭一遭,張英的確有這個權力,卻也要承擔相對應的責任,萬一打了敗仗,這個事兒可就不好說了。

八十 軍隊,比文官好對付

張英承擔了極大的壓力,把那麼多軍官治罪,還斬殺了十餘個軍官,這下子要是掌握不好,打了敗仗,自己的這個集團可就真的全部要完蛋了,這一完蛋,可就真的沒有翻身之日了。

張英派人去偵察了一下潤州的情況,和他猜測的沒什麼兩樣,潤州只剩下一座大城,其餘的城池,包括大城的子城和輔城都被攻破了,只剩下一座主城,還在譚稹的手裡,譚稹手中只有不到五千兵馬還在固守城池,岌岌可危,方臘軍統帥鄭清鄭魔王率兵八萬圍攻城池,已經攻城一月有餘,城內即將糧絕,另據探報,方臘還派了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