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祖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才看村支部院裡那口井,似乎不太對勁啊。”
見到劉洋根本不願意搭理自己,沒有停歇的意思,狗哥急了,上前幾步再次攔著劉洋道:“那井真的不對勁,誰家井沿上還鑲嵌銅錢啊?咱們不是來找原因的麼?這麼反常的事,老劉你咋就不去看一眼呢?”
未等劉洋說話,黃村長卻率先開口道:“沒啥必要,那口井不過是個口廢井,若不是因為有些個年代了。只怕早就填上了。如今裡面都是些個垃圾,多年未有人清理了,實在沒啥可看的。”
劉洋見到狗哥這樣的態度,也變得猶豫起來,仔細想了想,雖然這狗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不靠譜的,不過,這他既然覺得有問題,那就應當是個不尋常的事情。
不過這井畢竟是在村支部中,既然黃村長開口了,劉洋也不再多說什麼。
“行了,走吧。別糾結了。”劉洋擺了擺手道:“一口井而已。又不是新建而成,與這風水一事,並沒有什麼關聯的。”
狗哥張了張嘴,還想說些什麼,可見到二人已經走了遠了,只好壓下心頭疑惑,跟了上去。
這黃柿子村的村委會,就坐落在這後山的山腳處,而這後山之上,也就是黃村長口中的整個黃柿子村的祖地。
雖然國家現在提倡火葬。
但,很多農村地區的老人依舊認為,人死之後黃土打臉才是最好的歸宿。
也正因為是這樣,所以,這黃柿子村的後山祖地,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整整齊齊的土墳,換句話說,這黃柿子村的歷史有多久,這裡就有多少代人長眠於此。
這時候就能夠看出土地的稀缺了。
原本寬闊的後山,已經從山頂連綿到了半山腰處。
每一個墳前都立著石碑,還有的種著松柏樹。
因為松樹和柏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
也就有了松柏長青這一成語。
而這成語,自然而然的寄託了人們流芳千古,永垂不朽這樣的美好寄託。
所以,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大多有條件的亡者長眠之地,都要種上一棵或者幾棵松柏。
而農村大多都有這樣的習俗,輩分越高,所葬之地越在上面。
大多人都講究一個後人“頂腳”。
“頂腳”, 在一個家族的祖墳裡,每個逝去的人都有嚴格的位置。這樣一代代地排下去。
沒有後代“頂腳”的墳,俗稱“絕戶墳”。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社會里,死後無人“頂腳”,那是無顏見先人的。但並不是每個後人都有資格“頂腳”的。“頂腳”的必須是主幹,而其他的,都只是枝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