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爸媽他們說有電梯,住四樓和一樓一樣方便的。不過樓層高一點,結構和下面一樣,三房兩廳。

三樓的三房兩廳留下來,作為我們和阿慧住的地方。

這一段時間、好多人來問要租房,給的價錢還挺高。就把一樓二樓的電梯門鎖了,連同著地下室一起租出去了,開了家全國連鎖性的手機店,一樓二樓營業、地下室做倉庫。

我勸說阿慧,這麼大一棟樓掙錢還不夠你花,這棟小別墅是準備自己住著舒服的,錢多掙一點,少掙一點沒有那麼重要。你還要掙這點租金啊。

她例行性翻了個白眼:“要你管。這手機店租金算我自己的零花錢,不計入酒店收入當中,也不和你分成。”

我笑:“這話說得,爸媽聽到好像你和我在一起受了多大委屈似的,我連銀行卡都是你拿著的,什麼時候給你算過賬了,每次都是你追著趕著給我算。”

爸媽說人與人的想法能達到天差地別。

村子的鄰居,拆遷分了一棟獨門獨戶的小院子,有四五百平方,兩個兒子都在城區有房子,平時不回來的。老夫妻每個月找兒子要生活費,寧願房子空在那裡也不願意把空閒的房間租出去掙租金。

兒子提出倆老人不需要住那麼大房子,隨便租出去幾間收的租金也夠生活費了。他們還振振有詞地說,不想別的人和她們一起住。

我笑著說:“這就是所謂的清高吧。”

阿慧翻了下眼:“清高個屁,那家婆婆在路上看到一個空飲料瓶都要撿回來賣錢的。”

我苦笑:“捨得,有舍、有得。這也算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吧。”

想起在報紙上看到的、曾經發生在帝京的一件事。

有個獨居的孤寡老人,在繁華的商業街有一套門面房出租給別人開服裝店,自己租住在離店鋪不遠的居民房。一次和服裝店老闆聊天中知道老闆有一套老城區的房子,每天來回跑嫌麻煩,只好出租給別人,自己在這邊另外租了套自己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