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留在深圳(第1/2頁)
章節報錯
她又問:“那她家離你們家遠嗎,或者說她家離學校遠嗎?週末下雨了你不能回家,她怎麼就可以回家?”
“那次下雨她也沒有回家,她們家算是老城範圍,在街上做生意、離學校比較近,爸爸偶然到學校給她送點零花錢。”
她分析:“就是因為你年齡小、沒接觸過世面才容易受感動吧,看樣子剛開始做同桌的時候,她就對你在意了。英俊、聰明、學習成績好,怎麼看都是容易俘獲女人心思的型別。”
“什麼呀,我不是那種人好不好。”我撇了撇嘴。
她看到我不承認,笑得前俯後仰:“這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吧。她好精明啊,小恩小惠就把這麼個小帥哥給收了。只是有點可惜,年齡才15歲就被糟蹋了。”
又體諒地表示:“她如果真的在深圳生了孩子,從哪個方面看都應該去找來看看,畢竟自己的親骨肉,血脈相連。”
漸漸地熟悉了,閒聊之中,她倒是建議我留在深圳,介紹說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包容性強,機會多多,大有可為。
想想也是,上班的家鄉街道小廠毫無特色,瀕臨倒閉。就這樣還是爸爸找了熟人才進去的。
我其實想找點小生意做,感覺總歸是自己的事情,幹著也有勁,比跟別人打工好一點。
她說做生意要看情況的,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條件缺一不可。現在剛來到深圳,人生地不熟,自己手裡可用的資金不多,沒有認識的熟人,更沒有確定自己會什麼,能做什麼,在哪個位置可以做。她認為不要盲目地去投資,賺錢難,一旦真的投資進去,想再隨便就把錢給賺回來就更難了。
她建議我可以在深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先做著,對周邊的環境熟悉一下。現在主要的目的是找人,在做工的空閒時間,爭取利用有用的線索去把她找到,看看孩子什麼情況。
至於生意可以過一段時間看看,遇到適合自己的生意再下手也不遲。
不知道她從哪兒得到的那麼多資訊,誨人不倦、不厭其煩地幫我到處尋找招工廣告。讓我躺在病床上,用她的手機一個個撥打她抄下來的招工電話。
想想她說的也是道理。那位備受尊重的老人,在祖國的南海之濱,畫了一個圈,短短十幾年,深圳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籍籍無名的小漁村,華麗麗的轉了一個身。
特別是1997年香港迴歸之後,更是日新月異、脫胎換骨般快速發展成為全國第四大城市,城區建成面積達到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萬,經濟總量遠超一般省會城市。更是孕育出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詳的超級實體,華為,騰訊,平安,比亞迪等等,據說全球500強已經有超300家在深圳開展業務。
她解釋,你想想吧,整個西北16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總人口2300萬,深圳的城市面積1000平方公里,人口已經差不多快2000萬了,這麼大的體量,你要是能找到方向,不管做點什麼,都是很容易的事情;隨便做點什麼,都要比年內地的工資標準高太多吧。
確實是這樣,我來深圳前在街道小廠的工作就是單休,月工資260塊錢,獎金是沒有的,只能靠想象,夢裡會發一點。
2000年時候,在深圳你只要找份工作,工資肯定在1000塊錢以上,現在看是少了點兒,可是在當時,放在全國層面看,已經相當的顯眼了。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基本上相當於我在街道小廠裡,辛辛苦苦幹四個月的工資總和了。
至今我還清楚的記得她傳輸的理念:看一個城市是否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最簡單隻需要看看當地有沒有大型連鎖性商超,如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之類;有沒有大型5星級、甚至跨國性質酒店,如香格里拉,維也納,希爾頓之類;有沒有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