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久也不會變質。

數百萬年甚至更遠的時間前,這塊隕石就已經墜落到地球上,經歷漫長時期地殼運動、大水沖刷而形成現在的樣子。

劉叔介紹,這塊隕石具備收藏的三個重點要素:稀罕、美麗、耐久。

大家都知道隕石是地球外行星或其他天體的碎片,執行到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吸引影響、以超過70公里\/小時的速度(每秒鐘20米)穿越大氣層。在高空與大氣層摩擦燃燒,較小的隕石會在大氣層燃燒完全融化,到不了地球表面。只有少數較大塊的星體未被燃燒乾淨墜落到地球表面,才是隕石,但是體積重量都要比在太空執行時減少許多。

《史記》(公元前68年)有“星墜至地隕石也”的記錄,《春秋》也曾提到魯莊公七年(公元前687年)有隕石降落,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詳細描述了隕石墜落的過程、形狀、色澤、重量,“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色如鐵,重亦如之”。

建國後1976年吉林省吉林地區降石隕石雨,被稱為全球文字記錄到的最大規模的石隕石雨,最大一塊命名為“吉林一號”、重量1770公斤,也是目前全球已經發現的最大石隕石。

1977年湖南常德降石隕石雨,規模比不上吉林隕石雨。

目前儲存在西北地質礦產博物館的國內最大鐵隕石----銀駱駝,也是全球當時已經發現的第三大鐵隕石。

第一是1920年奈米比亞發現的霍巴鐵隕石,重60噸,第二是1818年格陵蘭約克角發現的阿尼希託鐵隕石,重31噸。

這塊隕石是在1898年在西北阿勒泰地區清河縣阿爾泰山南麓、“銀駱駝山”銀牛溝附近發現的,於是把這塊最長2.42米、最寬處1.85米、最高1.37米、重約30噸的鐵隕石命名為“銀駱駝”。

2000年,有關單位組織了一次在“銀駱駝”發現地----阿爾泰山的考古,在阿勒泰地區又發現眾多鐵隕石,大塊有23噸的安拉之淚、18噸、5噸重的,幾十公斤,幾公斤的不可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