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佛禪寺鎮塔之寶是一尊北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年間(公元968--976年)敕令建造、高僧開光過的鎏金釋迦牟尼銅佛。

佛像結跏趺坐在雙層束腰蓮花座上,手持定印,頭飾螺發,頂有高肉髻,臉型方正、神態肅穆、大耳垂肩,略為俯首、眼神下視,面容與手臂的肌肉線條顯示張力。身著袒右肩袈裟,邊緣鏨刻精美衣紋。

但是元朝對於大運河的改道,洛陽到揚州這段隋唐大運河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成為一段評古悼今的運河遺址。鐵佛禪寺逐漸地歸於沉寂,大量的佛像、佛用物品也遺失殆盡、包括這尊鎮塔之寶的北宋釋迦摩尼佛像,也堙滅於滾滾歷史長河之中。

中原地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來兵家必爭之地。貞觀至今,已經差不多1400年。千年來歷經戰亂、水災,鐵佛寺卻屢毀屢修,一直矗立在豫東、皖北的沃野千里大平原上,佛燈長明、香火鼎盛。

據說上世紀大鍊鋼鐵那個年代期,連同鐵觀音佛像包括在內的金屬佛像都被扔進爐內,眾多千年佛像毀於一旦。但是唯獨鐵觀音像完好無損,燒了許久沒有燒化、更沒有把它損壞。

砸而不碎、煉而不熔,就這樣幸運的保留下來,胡亂地扔在破舊不堪的鐵佛寺一角,堙滅在草生草枯的歲月中。

直至鐵佛寺再次重修,被施工的工人們偶然發現,這才重振鐵佛雄風。

後期分析發現,這尊鐵觀音像鑄造時候的原料,不僅僅有鐵元素,還含有鈦、錳鉻等13種稀有金屬元素。

改革開放,國富民強,當地集資重修鐵佛寺,仍舊把鐵觀音佛像放於正殿,全球範圍內徵集流落在外的文物,曾經有未經證實的說法北宋年間的釋迦尊者佛像現身於北歐,後來再無音訊。

現存“鐵佛禪寺”的匾額,據稱是元朝大書法家趙孟頫(fu)所書,極具文物價值。

陶瓷的興起,宋朝流傳下來的青銅佛像不多,一旦面世,無一不受藏家瘋狂追捧,拍賣價格屢創新高。

現存於美離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一尊高40厘米的釋迦牟尼坐像,鎏金銅佛,據稱修造於五代十六國後趙建武年間(公元338年),拍賣會曾經拍出6600萬美元(約4.6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擔心寶物外流、後被美離國官方果斷叫停。

我曾經在網上找到這幅釋迦摩尼佛坐像圖片,感覺怎麼都不像是距今1700年的作品,直覺應該是上週的,典型的“一眼假”,真的想不通是怎麼拍賣到4.68億人民幣的。

國內目前發現的宋代釋迦牟尼銅佛像,僅有河南省博物館一尊高約30公分的鎏金銅佛坐像,定義為國家一級文物,全跌趺坐,雙耳下垂,左手結超度禪定印,右手結降魔觸地印,螺發、肉髻高隆、頂飾髻珠、袒右肩袈裟、衣紋流暢寫實、束腰仰覆蓮座,整體造型豐滿端莊,優雅細膩。底座紋梵文“覺沃仁波切”(意為“至尊珍寶”的意思)。

這尊佛像,就算你去了河南博物館,也不一定有機會看到,因為它不是每天都開館展出,只是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才會偶爾拿出來短暫展示。很多人說你看到的也不是原物,是一尊高仿的佛像。

要說正品的市場價格值多少,咱不知道,也不敢亂猜,反正是普通人買不起的數字。

且不說最終拍賣多少錢,僅僅就稀缺程度,這尊佛像就可以睥睨天下、傲視群雄了。

旁邊的一位美女在低聲和誰說話,聽不懂,但是可以聽出來說話的重點是圍繞這尊佛像。

看著螢幕上一遍遍迴圈播放的釋迦尊者佛像,潛意識裡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看向劉叔,劉叔微微笑了下,悄悄地擺擺手,示意我不要說話。

這段影片反覆播放了足足十分鐘,規模不大的拍賣廳鴉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