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白手套(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叔也想到那句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擔心某一天他突然不在了,幾個孩子怎麼處理這尊銅佛。
直到去年某個收藏界影響力巨大的王某人猝然去世。
死者為尊,不管他生前在文玩圈子做過多麼令人不齒的事情,這裡還是隱去了他的名字。
有個挺火的電視欄目叫做“鑑寶”。
王某人曾經親手在鑑寶欄目現場鑑定的一件文玩,他反覆檢視鑑別,當眾給出了“贗品”的定義。
而後卻又暗中忽悠、低價從藏家購進。
如果他買回來收藏幾年再做打算也好,可是不久他拿出去參加拍賣,被其它藏家高價競拍。
媒體報道出來後,被原來的藏家認出,在京圈收藏界引起軒然大波,讓他名譽掃地、聲名狼藉。
王某人的突然去世,對於他的家人是一件噩耗,可是對於深諳此道的文物收藏專家們來說,這是個幾乎完美的、借用他的名氣從中牟利的最佳時機。
一家在帝京文玩圈子裡頗有名氣的專業文物公司找到了劉叔,以收取拍賣成交價格的百分之二十為條件,藉機操作了這尊銅佛。
這個條件相當誘人,劉叔把銅佛交給對方就行了,什麼都不用管、不用操心。也不用管能賣出去多少錢,操作成功以後,收取百分之二十的金額作為中間費用。
劉叔在後面加了一條要求,確保這件銅佛、在香港文玩界轉一圈以後回流到國內市場。
當然對方收取的費用並不能算是純利潤,他們還是要花錢的,比如對文物身份合法化處理、文物的清理、修復、美化,出名專家的鑑定證書,參與拍賣的前期費用等等。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不提這家公司的名字了,反正亞洲幾個最著名的拍賣行,背後都和這家公司有暗中聯絡。他們每年都會定期在亞洲各地舉辦幾場“名家舊藏拍賣會”專場。
大概2012年底,這家公司涉及一件國寶級文物的非法出境,被立案偵查,從此在內地銷聲匿跡,有行內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件事。
接觸過這個行業都明白,從“名家舊藏”這個名稱上就能看出來門道。
“名家舊藏拍賣會”,參與拍賣的都是“名家”收藏過的。至於“舊藏”,這裡面門道多了去了,假如“名家”都不在世了,他的“舊藏”都有哪些?都藏在什麼地方?怎麼認定這是他的“舊藏”,而不是昨晚上別人剛送到他家的?
不是有報道稱某“名家”已經去世十幾年了,他生前“收藏”的東西還沒有賣完。
某一天,已經去世的王某人的家屬,和那家公司簽署了一份代為拍賣的委託合同,拍賣一批王某人生前透過正規渠道收藏的各種文玩。
這批文玩裡面包含了劉叔的銅佛,並且展示了包括銅佛在內的文玩影片,以及它在所有文玩裡面的編號。
透過一系列操作,完美地給銅佛換了個合法的身份:王某人生前收藏的,傳承有序、渠道合法、參與這次拍賣交易也是合法合規的,文物局也管不著。你有疑問,去問他本人吧,反正目前的各種手續都是合法的、沒有任何紕漏。
家人的好處是這尊佛像拍賣價格的百分之十,相當於中介公司從劉叔這兒拿走的錢,最終有一半貢獻給了王某人的家人。
接下來對銅佛進行鎏金修復,在專業人士手裡再簡單不過。
公司最初的估價是人民幣5000萬左右,除掉拍賣佣金百分之十、公司抽成百分之二十,劉叔能剩下3000多萬,已經是這輩子擁有過的最大財富了。
這尊劉叔自己估價2000萬,經手的公司估價5000萬,最終竟然拍到了一個小目標,各個方面都是天遂人願、皆大歡喜。
對於劉叔,這筆鉅款順利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