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門口,她又停下了:“到這兒還是有那麼一剎那的感覺。”

我們四處張望,周邊沒有玉器店、也沒有賭石場所、距離假山片區也有一段距離。市場門口是一個巨大的停車場,靠近市場入口的地方有座假山流水的造型。

我說:“總不能做假山的原料裡有上等的和田玉石吧。”

她真的走到假山旁邊,靜靜地站在那兒,用心感應了一會,搖了搖頭,“沒有”。

或許真的像劉叔說的,“她吃得太飽了”。

我們朝向停車的地方走過去。

這時候一輛停著的集裝箱車開啟了旁邊的門。

原來是拉石頭假山的。設計、加工好的假山,一座座放在托盤上,一輛叉車開過來,一板板剷下來放在地上,剛好把我們的車擋住了出不去。

停下來等待他們儘快弄完,才可以開車出去。

我笑說:“你感應到的東西該不會就在這輛車裡面吧。”

她搖搖頭:“開什麼玩笑,這是假山,不是和田玉。”

工人把託板上假山外面纏繞的塑膠薄膜一層層撕掉,十幾座設計好的假山,奇峰聳立、造型各異。

我眼前一亮,一座一米多高、大大小小几塊石頭粘接在一起的假山,造型別致,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由自主地抬腿往那座假山走了過去。

劉叔看著我移動腳步,也跟過來。

她也用手指向同一個託板,左手捂著心口的位置,又明顯的像是受了驚嚇一樣,然後快步跟著我走來。

劉叔問:“怎麼樣,看上了是嗎?”

我摸了下嘴巴:“感覺有點不對頭,這座假山有什麼蹊蹺。”

她也說:“看到這座假山時,突然悸動了一下,看著我走過來了。”

三人圍著還在托盤上的假山仔細觀察起來。

一個老闆模樣的中年人湊上來遞了根中華煙,熱心介紹,石頭都是最近進山找的,老師傅精心設計、製作好,剛運過來的。如果有能看上的,他就不需要往倉庫拉,可以給個優惠價。

那個託板上放著兩座假山,體積都不算太大,規格大的一座就佔用一整塊托盤。

我讓老闆把兩座假山分開。

老闆皮笑肉不笑的假意奉承,你們真識貨,這兩座看起來大小、外形差不多,但是這座用料足,明顯比那一座重好多。

確實,剛才從車上往下卸的時候,我看到托盤明顯朝這一邊傾斜,說明這座假山更重一些。

這座假山確實造型奇特,挺符合我的審美觀點。

我們圍著這座假山仔細地看起來。有一個很大的瑕疵,兩塊石縫之間用來粘合的水泥太多、顏色差別有點大。

老闆解釋,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下面那塊石頭太硬了,不好切割。不過設計師想出了彌補的辦法,水泥太多的那個地方做了一個出水口,留一個平臺,可以放置一個異形花盆、養一棵文竹剛好擋住,比用一塊石頭補起來光禿禿的還雅緻、好看。

表示可以送花盆和文竹給我們,店裡準備好了。

恍然間,腦海裡有那麼一絲絲不同尋常的感覺,我不由自主地蹲下來,伸出右手仔細撫摸著他說的那塊沾滿了水泥的石頭。

接觸到老闆說“太硬”的那塊石頭時,一絲微微的、麻酥酥的感覺,順著手指往手臂上蔓延。我眉毛一揚,腦海裡一震,瞬間清明無比。

看我臉上閃過異樣的表情,劉潔也蹲下來,嘴裡默默地念叨著什麼,伸出手摸了一下那塊石頭。

猛地像觸電一樣、往後一仰、一下子跌坐在地上。

老闆嚇了一跳,連聲問“怎麼了”,忙不迭地跑過來伸手要扶她起來。

我把她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