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慧一時玩心大發,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把那隻碗拿過去客人房間,把碗從墊著黃色綢緞的紫檀盒子裡拿出來放在桌子上。

也不知道“吳大師”怎麼給客人說的。

文玩朋友“吳大師”介紹,老闆是東南亞星家坡李家莊那邊的人。

他連忙站起來,向著阿慧伸出右手,和阿慧禮貌性地握了握手,自我介紹“鄙姓李,李唐後裔那個李”。

說出來竟然一口流利的夾雜著粵語的普通話。

表面文章做的多到位?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你手上的這隻隋唐時期的碗,自我介紹時也稱“李唐後裔”,無形之中拉近了彼此的關係,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

阿慧笑笑說:“老公也姓李,說起來五百年前一家人呢。”

李姓客人彬彬有禮地回答:“500年不敢保證,但是距今1300年前,唐朝時期必然是一家的。”

這傢伙不但顯得很有禮貌,對我國的歷史還記得那麼深刻,竟然可以隨口說出來唐朝存在的年份。就憑這一點,現在你隨機問你身邊的人,能隨口說出我國古代各個朝代斷代的人,能有幾個?

客人翻來覆去、裡裡外外看了半天,裝模作樣地拿出放大鏡,湊在眼前把那隻碗每一個細節看了個遍,稱碗底沒有文字鑑章、不是名家作品、沒有傳承,他看了個大概。只能暫時說個人認為這隻碗屬於隋唐時代,還不好最後鑑別真偽,並且只有一隻,不太好出價錢。

阿慧宣告,自己隨老公回河南老家時在大運河遺址無意間淘來,收藏了玩的,並沒有出手的打算。拿出來讓客人看,只是礙於文玩朋友吳先生的面子。

越是這樣說李姓客人越是心癢,讓阿慧直接喊價,只要他能接受的價格,現場就付錢帶走。

阿慧說:“我又不是文玩圈子裡的人,不懂專業知識,也不知道這個碗到底是真的假的,更不知道這隻碗到底能值多少錢。就算想出手,也不知道該怎麼談,況且這個碗就是老公拿過來自己玩兒的,沒經過老公同意,不能賣。”

重要的一點,自己經營著這家酒店,並不差錢,不著急換錢買米。

李姓客人稱不是“買賣”。文玩文玩,說白了就是玩兒,叫“出貨”、“出手”、或者“轉讓”,他收進來的目的同樣也不是賺錢,是“收藏”。

“吳大師”眼巴巴地盯著阿慧看了好久,不然和你老公聯絡一下,看看你老公的意思。透過這次合作也和你老公認識一下,以後有什麼好的專案,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合作一下的。

阿慧在客房外面走廊打電話給我。

我輕聲和她分辯:“劉叔拿給咱們時就說了這是修補復原出來的,並不是完好無損的文物,以後人家辨別出來了不好說話。劉叔特意交代過不能賣就是怕出事。你讓他看看就算了,千萬不要賣。就說本來兩隻好好的,真的賣出去一隻,還剩單隻不好儲存了。”

阿慧透過吳大師把這件事給李姓客人解釋,稱老公不讓出手,還剩一隻不好玩了。

當然不可能當著他們的面說出來這是復原品,修復過的。

李姓客人聽說還有一隻,激動的眼都要射出光來,像極了餓了幾天的孤狼,突然看眼前到手到擒來的獵物一樣。

“慧姐,慧姐”的不離口,和阿慧套近乎,一個勁地央求阿慧讓我把另一隻送過去。稱只要碗是真的,錢不是問題。

被他磨的不耐煩,我讓阿慧和他解釋:

首先,這兩隻碗是回河南老家時,在隋唐大運河遺址附近,遇到正挖著的坑,看著覺得不錯,臨時起意從別人手裡買過來的。我們不是文物收藏專家,不辨真假、不保證真偽;

再者,我們買過來的目的是自己收藏,沒有打算出手。對方實在要買,只能說你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