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多,你能熟練掌握兩千文字,就可以寫網路軟文了。而甲骨文所代表的文明要經歷多少代日新月盛的發展,才能從初始造一個字的狀態發展到汪洋浩博的多達5000多字。

有史學家的論文稱甲骨文所代表的古文化,是來自於一個未知的史前文明。

隨著山洞遺址的考察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璀璨的歷史文明,很可能並不是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進化而來。或者說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是對的,但是進化的過程並不是我們所瞭解的歷史時期才發生的,我們所居住的星球不知道在多麼遙遠的遠古就已經發生的故事。

甲骨文極有可能就是山洞遺址所代表的發達文明的有序繼承;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也不僅僅只有5000年,而是達到了驚人的10萬年,甚至更長。

現在備受推崇的《易經》其實也只是史前文明流傳下來的一部分,前文有所描述,《連山》、《歸藏》、《易經》大部分內容易經堙滅,結合日晷,史前文明有64主卦,可以推演出無窮無盡的卦象。

現在的《易經》只保留下來16主卦,就足以影響全球,當代無數偉大的科學家經過嘔心瀝血的研究、也承認“科學的盡頭是玄學”。文王八卦並不是文王發明,而是文王潛心推演,弄通了流傳下來的一部分,足以成就千古帝業。

三國時期諸葛孔明,“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以石頭作八卦陣禦敵。

北宋易學大師,理學家劭雍,在易學領域取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成績,被譽為“內王外聖”,一時無兩。著有《皇極經世》、《漁樵問對》等作品。

明朝軍事家,占星大師劉伯溫,也是被認為可以比肩孔明的另外一個易學大家了吧。

李淳風、朱熹、王陽明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