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腦子想什麼呢?修道之人,眼睛乃是道心門戶,直指道心一片,看你兩眼亂轉,準是又在打鬼主意,哼!”陳伯當笑罵道。

“嘿嘿,師父,徒兒怎麼敢呢。”

陳伯當笑了笑,揮手示意他莫再狡辯,從袖中取出一支笛子,說道:“你這小畜生,每次都指望著師父的寶貝,要是萬一哪天師父受劫而去,看誰還如此疼你!”話鋒一轉,陳伯當也說道:“所以啊,師父叫你好生修煉,別人能給你的終究是少數,凡事要靠自己多爭取。”

“謝謝師父。”李靈犀笑嘻嘻地接過那青色的笛子,入手一握變覺得一股子有如實質、好似溼潤的靈氣從笛子裡傳來,知道是好寶貝,也不多打量,趕緊收了起來。

“小七啊,這笛子是前幾日師父偶遇一位高人,他恭賀為師收了個好徒兒,這才拱手送上此寶,你可知它稱號?”

“不知道。”李靈犀說道。

“此笛名為九天翠微笛,來歷嗎,你就不需要知道了,你只要記得笛子是用來做什麼的就是了。”陳伯當點到為止地說道。

“回稟師父,笛子自然是用來吹曲兒的,徒兒省得。”李靈犀說道。

陳伯當見他不當一回事的表情就來氣,這小子得了寶貝,難道真當做是拿來吹普通曲子的?不禁罵道:“糊塗,那你會什麼曲啊?”

“啊!”陳伯當的話讓李靈犀一震,一下便想到了自己剛得到不久的鎮海滄瀾曲,心裡大喜,在此拜謝過後,這才下山去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洛帶鎮(上)

卻說李靈犀在那藏經閣中偶遇不明寶貝,雖然他也算機緣深厚,但那寶貝也非等閒,困擾了昆吾幾百年不說,李靈犀即便和它擦肩而過也並沒有得到它的垂青,也許是時候未到,也許是寶貝另有歸屬吧。

下了清源山,李靈犀也沒打算馬上就去東海,一來時間還多,二來他也想透過行走天下積累更多的人生閱歷。師父說的對,學道三千卷不如行道三千里,也許大道本就寓意在這天地間每一個角落,沒有得到的人除了機緣不夠外,閉門造車也是一個原因吧。

不知不覺,李靈犀發現自己到了寧縣境內。

百里玉帶送波去,兩岸群山遣舟歸,觀得寧河三千水,做得江上逍遙人。看著眼前滾滾而去的寧河水,李靈犀不禁想起了當年自己在這寧河之上收下的那個乾女兒秦拾言。歲月如白駒過隙,霞光歸谷,總是過得哪麼快,掐指算來,距當年秦拾言溺水,李靈犀救人收女也是將近六年時間。六年時間對於李靈犀來說,不過是春秋幾易,可對於秦拾言來說,當年三四歲的小丫頭如今就成了十歲左右的小可人兒了。

李靈犀掐指一算,卻是循著當年留在送給秦拾言的福袋裡的一絲神識烙印,細細探查了一番,也沒發現她有什麼禍事,約莫知道她在那神州北地,只是遠隔千山萬水也難以準確找出她的所在。

“秦兄弟一家也算是衣食無憂,如此錦繡人家,該是無甚災禍才是,畢竟如今可是天下開泰,四海歸心啊。”

微微覺得自己有些不負責任,自己收下乾女兒時候倒是仗義無比,如今卻是五年多過去了,自己卻連見一見她也沒有。秦拾言一家對自己家裡的照顧,李靈犀豈能不知,尋思著等忙完東海和九派大典的事情,自己好歹要去見一見她。

“咦,那是什麼?”

揹著自己的靈犀劍,李靈犀四處走著看著,這三百里寧河風光除了山景,水景外便是這人景兒了。四里八鄉,大江南北慕名來這寧縣境內的三百里寧河遊玩的人倒是不少。雖然李靈犀出世修行,但能看到這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修道之人也能感受到那種四海昇平,只誦黃庭的興盛。

“這位道長,請留步!”

李靈犀正在漫無目的地暢遊在這三百里寧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