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李承乾一夜未眠,反覆思量著應對匈奴再次來犯的策略。第二日,大臣們齊聚,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皆知今日所議之事關乎大乾朝的生死存亡,皆不敢輕言妄語。

“陛下,臣昨夜又細細斟酌了一番,覺得主動出擊實非明智之舉。”昨日那位主張以逸待勞的大臣率先出列,拱手說道,“我朝如今剛經歷大戰,邊境雖勝,可元氣大傷,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物資,都尚在恢復之中。此時若貿然出兵,長途跋涉至匈奴之地,我軍怕是會因補給困難、士卒疲憊而陷入險境啊。”

主戰的大臣卻不以為然,上前一步反駁道:“大人此言差矣,正因為匈奴如今也在恢復元氣,尚未完全成勢,我們才要抓住這個時機主動出擊呀。若等他們與周邊部落結成聯盟,勢力壯大,再想攻打可就難上加難了。況且,我大乾朝的將士們向來英勇無畏,只要準備充分,何懼那勞什子的長途跋涉與補給難題。”

兩方大臣各執一詞,爭論聲在朝堂上此起彼伏,互不相讓,一時間,殿內氣氛愈發緊張。

李承乾眉頭緊皺,聽著雙方的辯駁,心中權衡再三,最終緩緩開口道:“朕以為,主動出擊雖有勝算,可風險亦是不小;而一味防守,終究是被動之舉。朕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周邊部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離間他們與匈奴的關係,儘量瓦解他們的聯盟之勢;另一方面,加強邊境防禦,屯駐重兵,加緊操練,同時讓戶部儘快籌備糧草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大臣們聽了,紛紛點頭稱是,當下便各司其職,去準備相關事宜。禮部忙著挑選合適的使者,戶部則為籌措糧草而絞盡腦汁,兵部加緊督促邊境守軍的操練,整個朝堂都忙碌了起來,彷彿一臺精密的機器,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而高速運轉著。

那被選派為使者的官員,名叫蘇然,是禮部一位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少卿。他領了旨意後,便帶著一隊隨從,馬不停蹄地朝著那些周邊部落而去。

蘇然先是到了一個名叫鶻奚部的部落,這鶻奚部在匈奴的威逼利誘下,已有了與之一同對付大乾朝的意向。蘇然進入部落營帳後,先是送上了大乾朝精心準備的豐厚禮物,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看得鶻奚部的首領和一眾長老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蘇然笑著行禮,而後不卑不亢地說道:“首領大人,我大乾朝與貴部向來井水不犯河水,多年來互通有無,也算相安無事。如今匈奴妄圖裹挾貴部與我朝為敵,可您且想想,匈奴狼子野心,他們不過是想利用貴部當炮灰,待事成之後,又怎會真的與貴部平分好處呢?”

鶻奚部首領微微皺眉,心中雖覺得蘇然說得有些道理,可又忌憚匈奴的勢力,一時有些猶豫。

蘇然見狀,趁熱打鐵:“大人,我大乾朝此次誠意十足,只要貴部不與匈奴同流合汙,往後我朝願與貴部加大貿易往來,提供諸多便利,助貴部發展壯大,此等互利共贏之事,您又何樂而不為呢?”

經過蘇然一番勸說,鶻奚部的首領最終被說動,點頭答應不會與匈奴結盟,還會在匈奴有所行動時,暗中相助大乾朝。蘇然心中大喜,又接連走訪了幾個部落,憑藉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大乾朝給出的優厚條件,成功地讓不少部落改變了主意,匈奴的聯盟計劃一時受挫,進展緩慢。

而在邊境這邊,鎮西將軍依舊堅守在防線之上,每日親自督促士兵操練,不敢有絲毫懈怠。

“將士們,匈奴賊子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咱們可不能掉以輕心,如今多流一滴汗,戰時便能少流一滴血,都給我打起精神來!”鎮西將軍站在演武場上,大聲喊道。

士兵們齊聲高呼回應,那訓練的聲音在邊境的上空迴盪,氣勢震天。同時,朝廷派來的工匠們也在緊鑼密鼓地加固城牆,修建防禦工事,邊境的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