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內外兼修圖興盛,波譎雲詭隱危機(第1/3頁)
章節報錯
林嶽歸朝獻策強水師
林嶽率領艦隊歷經波折,終於平安歸朝。此次出海,雖遭遇諸多艱險,但收穫亦是頗豐。他進宮面聖,將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事無鉅細地向李承乾一一稟報。
談及那海瀾國先進的造船技術,林嶽神色激動地說道:“陛下,海瀾國造船之精妙,臣前所未見。若我大乾朝能將其技藝學來,融入我水師戰船打造之中,定可使我水師實力大增,航行更為安全迅速,於遠洋探索與海防皆有莫大益處。”
李承乾聽後,深以為然,當即下令在沿海設立造船工坊,由林嶽負責牽頭,招攬海瀾國的工匠以及大乾朝本土的能工巧匠共同協作,打造新型戰船。林嶽不敢懈怠,親自參與到工坊的規劃與建設當中,與工匠們一同研究圖紙,改進工藝。
同時,林嶽還提出要在水師中增設航海學堂,培養更多精通航海、天文、地理知識的專業人才。他親自挑選有經驗的水師將士擔任教官,還邀請各地的學者前來講授相關學問。一時間,沿海地區掀起了一股學習航海知識的熱潮,不少年輕後生踴躍報名,渴望投身水師,為大乾朝的海上事業貢獻力量。
在戰船打造方面,經過數月的努力,第一批融合了海瀾國先進技術的新型戰船下水。這些戰船船身更為堅固,採用了特殊的防水隔艙設計,即便船身某一處破損,也不至於迅速沉沒;船帆的操控也更為靈活,可根據不同風向和風力快速調整角度,大大提高了航行速度。林嶽親自率領將士們在近海進行試航演練,測試戰船在各種工況下的效能,不斷進行最佳化改進。
蘇瑾整肅吏治促廉政
蘇瑾在成功平息民間對新政的騷亂後,深知吏治的清正廉潔是新政能否持續推行的關鍵所在。於是,他將目光聚焦在了整肅吏治之上。
他向李承乾提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官員廉政審查行動。此提議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後,蘇瑾便聯合刑部、吏部等相關部門,制定了詳細的審查標準和流程。審查內容涵蓋官員的財產來源、政務處理中的廉潔情況以及是否存在以權謀私、收受賄賂等行為。
蘇瑾親自帶領審查隊伍,從京城開始,逐步向地方推進。他們先是查閱各級官府的賬目,核對每一筆收支明細,對於存在疑問的款項,深入追查到底。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官員開始人心惶惶,那些平日裡有貪腐行徑的更是坐立不安,妄圖透過各種手段來掩蓋自己的罪行。
然而,蘇瑾早有防備。他鼓勵百姓揭發官員的不法行為,設立了專門的舉報信箱,並且承諾對舉報人嚴格保密,一旦查實,必有重賞。有了百姓的參與,一些隱藏很深的貪腐案件逐漸浮出水面。
在某地,一位知府被查出利用職務之便,在水利工程和賦稅徵收中大肆斂財,中飽私囊。蘇瑾在掌握確鑿證據後,當即下令將其革職查辦,沒收其全部非法所得,並將其劣跡公之於眾,以儆效尤。透過這樣的雷霆手段,各級官員都感受到了朝廷整肅吏治的決心,一時間,官場風氣為之一清,那些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官員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政務當中,新政的推行也越發順暢。
韓烈懷柔遠人穩邊疆
韓烈在邊境擊退外邦聯軍的大規模突襲後,並未一味地採取強硬手段。他深知,邊境的長治久安不能僅靠武力威懾,還需透過懷柔政策,贏得周邊部落和城邦的心。
他向朝廷上書,提議在邊境設立互市貿易區,擴大與周邊地區的貿易往來規模。朝廷批准後,韓烈親自選址,在一處交通便利、地勢開闊的邊境地帶建立起了規模宏大的互市。這裡匯聚了大乾朝各地的精美商品,如絢麗多彩的絲綢、精緻的瓷器、醇香的茶葉等,同時也吸引了周邊部落的各種特產,如優良的馬匹、珍貴的皮毛、獨特的藥材等在此交易。
韓烈時常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