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撫卹善後,心繫民生(第1/3頁)
章節報錯
邊境之戰的硝煙雖已漸漸散去,但戰後的撫卹和善後事宜卻千頭萬緒,亟待處理。李承乾深知,這些關乎著邊境百姓的生活以及軍隊士氣的維繫,絲毫容不得馬虎。
他先是下旨讓戶部撥出大量的錢糧,用於安置那些在戰爭中失去家園的百姓。一道道旨意從京城傳往邊境,要求地方官員務必親自監督,為百姓們搭建臨時住所,發放充足的糧食和禦寒衣物,確保每一個受災之人都能在這寒冬時節有個遮風擋雨、溫飽不愁的容身之所。
李承乾還親自召見了負責此次撫卹工作的官員,語重心長地叮囑道:“百姓乃國之根本,此次邊境遭此大難,他們受苦最多。爾等前去,定要將朕的關懷切實帶到,切不可敷衍了事,若有懈怠,朕定不輕饒。”
對於那些在戰鬥中犧牲的將士家屬,李承乾更是格外上心。他責令禮部精心籌備撫卹儀式,追封那些英勇捐軀的將士,賜予他們的家人榮譽稱號和豐厚的撫卹金,確保其家屬往後的生活能有所依仗。同時,他還安排專人記錄下每一位烈士的事蹟,命史官將他們的英勇銘刻在大乾朝的史冊之上,讓後世永遠銘記這些為家國奉獻出生命的英雄。
為了能更直觀地瞭解邊境百姓的生活現狀,李承乾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再次決定微服私訪邊境地區。他帶著幾個貼心的侍從,一路低調前行,抵達邊境後,看到了那滿目瘡痍的景象——曾經繁華的城鎮如今殘垣斷壁,田野裡也佈滿了戰爭留下的痕跡,百姓們臉上雖有著劫後餘生的慶幸,卻也難掩疲憊與哀傷。
李承乾走進一個個臨時搭建的營帳,與百姓們親切交談,傾聽他們的苦難與訴求。一位老者拉著他的手,老淚縱橫地說道:“陛下若能多派些人手來幫咱重建家園,讓咱能早日過上安穩日子,那死去的親人也算沒白犧牲啊。”李承乾聽著,心中滿是愧疚與疼惜,他緊緊握住老者的手,承諾一定會讓邊境恢復往日的繁榮。
改革軍政,強基固本
從邊境返回京城後,李承乾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此次邊境之戰暴露出了大乾朝軍政方面諸多的問題,若不加以徹底改革,日後恐難應對更為嚴峻的局勢。
他先是召集兵部的官員,商討軍隊改革之事。李承乾提出要建立一套更為完善的軍事人才選拔機制,不拘泥於出身門第,只要有勇有謀、武藝高強且忠心報國之人,皆可進入軍隊擔任要職。同時,加大對軍事訓練的投入,引進先進的軍事戰術和兵器製造技術,提升軍隊整體的戰鬥力。
在軍隊編制方面,李承乾決定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和地域特點,對現有軍隊進行重新整編。設立專門的邊境防禦軍、內地駐守軍以及機動野戰軍等,讓各部隊分工明確,相互配合,以便在面對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戰爭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
為了避免出現將領擁兵自重的情況,李承乾又設立了一套嚴格的軍事監察制度,派遣忠誠可靠的官員定期巡查各軍隊,監督將領們的訓練、作戰以及軍費使用等情況,一旦發現有違法亂紀、剋扣軍餉等行為,嚴懲不貸。
在政務方面,李承乾意識到資訊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對於決策的重要性。他責令工部加快官道的修繕與擴建,確保各地的訊息能夠快速送達京城;同時,要求禮部培養更多精通各國語言、熟悉周邊地區情況的外交人才,以便在與聯盟各國溝通以及應對外部勢力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此外,李承乾還對朝廷的官僚體系進行了一番梳理,裁汰了一批屍位素餐、碌碌無為的官員,選拔了一批年輕有為、有真才實學的臣子進入朝堂,為大乾朝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外交斡旋,鞏固聯盟
邊境之戰讓李承乾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聯盟各國對大乾朝的重要性,鞏固與各國的聯盟關係成了當下外交事務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