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儒禮(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知何時,那孩子的對面坐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明顯後移的髮際線讓他的額頭顯得有些寬大,可還是掩蓋不住他眼中的睿智。瘦削身體外的一身麻布夾棉袴槢,和花白頭髮上一根未經雕琢的竹簪都將他的胸懷和氣度凸顯了出來。
他並未正面回答少年的問題,只說:“這就是儒家的君子之交。”
“天你師父,我不明白。”十歲的孩子以超齡地成熟,好奇地望著老者。
“道家求真,他們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交往的過程越是寡淡,越是無聊,越是缺少甜蜜和趣味,對方還想要與你交往,才越能說明你表現了一些閃閃發光的真,吸引了對方的真。
儒家講中庸,中庸是什麼,是一種對全域性的把控,是一種在不失衡的維持中前進的智慧。是把一切都背在肩上的同時,去荊棘從中開出一條路來。
這洪茂昇允許彭儉執弟子禮,說明他對彭儉也比別人多了一份欣賞和掛懷的。
他很想把自己的這一份特別情感表達出來,但是又不想因此和其他書生交惡,便用了這欲揚還抑的藏頭詩。
可是這些人又不是草包,這麼拙劣的方法定然瞞不過他們,因此他便又便早早地準備好受罰了。
如此你說他是故意被罰,還是早就知道會被罰?”
“兼而有之?”
老者頷首溜鬚:“孺子可教。”
“我看這些書生都是豁達之人,這洪茂昇何必如此?”
“這就是儒禮。”老者眼眶微溼,繼續道:“世之愚者皆以為,禮之一字其核心在於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此實乃大謬之。
禮之一字,真正的靈魂在於仁。
就好比這洪茂昇,他能體察到了彭儉對自己的敬心愛戴,想要予以回應。
如果是與洪秀才同齡的友人,私下回應即可。
可是彭儉還只是少年,其所禮敬的師長私下回應他的情感,雖無可厚非,卻會在無形中塑造他的小家子氣,於彭儉極不利。
所以,即便明知道這種當眾的偏愛會得罪其他書生,秉行儒禮洪的茂昇也必須這麼做。這便是其中的第一層仁。
第二層你來試著分析一下。”
“第二層就是剛才老師說過的,他知道這種明目張膽的偏愛會傷害周圍人的感情,便提前做了自罰的準備,以示自己對他們的看重。”
“說的很好,洪茂昇對書生們的傷害不是他直接造成的,更不是有意造成的,但是他既然有能力體諒和共情到他們,就選擇為他們的壞情緒負責,自己做出犧牲和讓步,就是第二層的仁。
請注意,這裡洪茂昇對書生們的情緒的負責是他的主動行為,並非本該如此。我們自己才是自身情緒的第一責任人。
我們言歸正傳。透過這件事,你覺得仁的要義是什麼?”
“在第一層仁中,洪茂昇體諒到了彭儉的敬心愛戴,在第二層仁中,洪茂昇體諒到了其他書生的失落,所以我想仁的要義當是體諒他人的情緒,照顧他人的心情、感受。”
“能夠體諒、共情別人自然是極好的,這也是禮的根本所在。然而,仁這個詞的要義卻並不在於體諒和關照別人,而在於剋制自己。
所謂克己復禮,剋制才是我們生而為人應該代代傳承的東西,是儒禮的魂之首要”。
“百戲嘍~”茶樓夥計拖著長音的唱誦,打斷了這一老一小的談話。
兩人循聲朝著樓梯口望去,只見清風樓的老闆帶著一眾夥計正魚貫而上。
老者眼眸一亮,興奮喃聲道:“原來他們所謂的懲罰並非罰飲茶或者飲酒,而是罰耍茶百戲。”
“天你師父,何謂茶百戲?”那孩子滿頭霧水。
“茶百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