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號,燕京飛機場一架飛往香江,飛機劃破蔚藍的天空,留下一道悠長白色的軌跡。

七月張秋瑞回家,把交代的事情一一的辦妥了。

張明琪、周潭、王石也如願考上了他們自己心儀的大學,來bJ之前,也把他們接到了燕京。

張秋瑞在燕京買的四合院,還給了他們一人一把鑰匙,讓他們有空去住住的。

這次,去香江除了張秋瑞六人之外,張文富也跟著一塊去了香江。

當日下午香江兩點。

“張導,這邊。”等張秋瑞他們出了機場大廳,姜志強看到他們一行人後,他連忙揮手喊道。

來香江之前,張秋瑞早就發過電報給姜志強,告訴他自己一行人抵達的時間和航班資訊。

“姜總,許久不見。

這是我二哥,這是我幾位同學,張一謀、謝小金、顧廠衛、胡梅、李紹紅。”張秋瑞上前和姜志強握手的同時,一一把張一謀介紹給姜志強認識。

“張二哥好,諸位好。

張導很有魄力,說來香江就來了,一點也不含糊。

不過,張導在香江發展,能夠讓你在香江盡情的施展才華。

我姜志強別的不能夠保證,在人脈和資源上,會大力支援張導的。”姜志強笑著和眾人打招呼,並沒有顯露出絲毫的架子,反而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

然而,早先姜志強買下《星運裡的錯》在港澳臺的發行權,前些日子上映之後,讓姜志強小賺了一筆,大概有近百萬港幣。

所以,他對張秋瑞的到來充滿了期待,希望透過與張秋瑞的合作,能夠再次創造出票房佳績。

“姜總,嘉禾那邊是什麼意思呢?”張秋瑞直接問道了此次來香江合作的關鍵問題。

“你們應該還沒有吃午飯吧?我定了一間餐廳,我們邊吃邊聊了。”姜志強他轉身,做了個請的手勢,引領著張秋瑞一行人向早已安排好的餐廳走去。

路上,姜志強輕描淡寫地提及了嘉禾的態度:“嘉禾方面,我已經初步接觸過了。對於這次合作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不過,具體的合作細節和條件,還需要你們坐下來深入詳談。”

1979年,香江的餐廳裡瀰漫著一股獨特的韻味,那是屬於那個時代特有的繁華與懷舊交織的氣息。

復古的裝修風格,木質的桌椅、雕花的屏風,還有那懸掛在牆上的老照片。

餐廳裡播放著輕柔的爵士樂,與窗外的車水馬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營造出一種別樣的寧靜與舒適。

坐下後,服務員開始逐一上菜,菜品精緻,色香味俱全,顯然是姜志強特意挑選,用以招待貴客的。

“姜總,和嘉禾合作,不知道有幾種合作方式的?”張秋瑞邊品嚐著桌上的佳餚,邊再次提出了合作的具體議題。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對這次合作的重視與期待,至於張一謀等人,邊吃飯的同時,豎起耳朵來聽張秋瑞和姜志強兩人的談話。

“不外乎是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直接簽約嘉禾,成為旗下導演。

這種的話,自由性不是很高的,你要是拍出了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公司會大力宣傳並給你更多的資源,公司基本上也不會隨意干涉你的創作方向和劇本選擇,只要你能持續為公司帶來利潤和聲譽。

然而,一旦你的拍攝的電影票房不佳,公司可能會對你的專案施加更多控制,甚至可能要求你改變原有的創意以適應市場需求,這無疑會限制你的藝術自由和創造力。

多失敗了幾次,限制會更多,甚至最後只能夠按照公司提供的拍攝方案拍攝電影,沒有一點的自主權利的。

第二種,你們自己成立電影公司,拉來嘉禾一塊投資合作拍攝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