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地利用空間換取時間,節節敗退的同時又在節節抵抗。而北美的戰場卻需要‘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拼死守衛。

如果燈塔國完全被中國給滅了,就英國人在加拿大的那點人,是根本就對中國人產生不了威脅的。那樣的話,中國人就能把大量的精力和力量都花費在南美地區了。而且中國人擁有了大段的美洲海岸線後,他們也能大批次的在美洲的東海岸部署軍艦了,這對歐洲本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要知道,到現在為止,北美的精華海岸線還窩在美國和英國人手裡,陳漢倒是奪取了墨西哥灣和南美北部,但當地的造船設施已經完全被搗毀,再加上這些地盤本身的基礎就差勁,而且中國和西班牙、美國等之間還有著約定,限制了中屬美洲東海岸造船業的發展。所以,發展到現在,陳漢在美洲東部也只能夠製造幾百噸的商船,還都是風帆的。

而燈塔國要是徹底的被吞吃了,中國在美洲就徹底沒有限制了。

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國!

一個漫長的冬季過去了,俄羅斯戰場上的局勢並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

歐洲聯軍士氣很充足,已經七十多歲的庇護七世都被英國人拉到了戰爭前線察裡津,再加上比庇護七世還要大四歲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還有陪同這二位的亞歷山大一世,這位可是東教的‘教皇’。

1700年,沙皇彼得一世撤銷了‘大牧首’職位,在俄政府內設立東教委員會,這實質上教主的位置那就屬於歷代俄國沙皇了。

這三位在一起,那就是一神教三大流派的最主要領導人齊聚了。

喬治三世頭上是沒有新教教主的頭銜,但在英國強大國力的襯托下,誰會不認為他能與庇護七世和亞歷山大一世比肩呢?更公允一些的說,喬治三世比庇護七世和亞歷山大一世都要更牛逼,就因為英國國力的強大。

亞歷山大一世擊敗了拿破崙,被整個歐洲尊稱為救世主。那麼對比亞歷山大一世的功績,喬治三世更應該被整個歐洲所遵從。要不是英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與拿破崙為敵,俄羅斯想要戰勝拿破崙哪是那麼容易的?

俄羅斯和亞歷山大一世更像是一把刀,英國才是那握著刀把的人。

三個人的齊聚,還有整個歐洲都開始宣揚的*****,黃禍論等等,這無不表明,東西方的相處模式就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了。

而歐洲聯軍在巨大的精神激勵下,雖然沒有在冰天雪地中對中方的圖林斯克防線發起進攻,但陳漢的幾次反擊,也沒能撬動聯軍的陣腳。在這個冬季,廝殺真正慘烈的是北高加索大地上的兩支騎兵。

董威已經徹底的退居二線了,雖然他曾經不止一次的向陳鳴表示年近七十的他身體老當益壯。但這些年裡,國防軍騎兵部隊中有的是後起之秀,而且不是一個兩個。

慘烈的拼殺就是從一開始陳漢騎兵對戰哥薩克騎兵,發展到後來的中方騎兵對戰歐洲騎兵。

中國、七汗國、波斯、哥薩克、俄羅斯、英國、普魯士、波蘭等等。

那是一場總兵力接近十萬人的大戰,廣袤的北高加索的土地上到處都是雙邊將士的屍體。不管是國防軍的騎兵戰士,還是英國、俄國、波蘭、普魯士他們的精銳正規騎兵,亦或是哥薩克中的勇士,一具具屍體埋葬在北高加索大地上。

但這除了會讓北高加索地區的土地在來年變得更加肥沃以外,半點用處也沒有。

雙方騎兵群的一次次拼殺,都只是側面戰場上的‘小打小鬧’。主戰場上,兩邊四五十萬大軍的碰撞就彷彿兩頭洪荒巨獸在角力一樣,沒有個長時間的劇烈碰撞是分不出勝負的。而俄羅斯寒冬的冰冷又限制了雙方碰撞的頻率,所以一個冬季還遠不夠兩邊四五十萬大軍分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