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朝堂瑣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誰來擔當賢能之士?”
“朝中大臣皆身負要職,無暇分身,若外聘,能否契合我大秦政務實情,尚是未知。”
“凌大人一腔熱忱,老臣自是欽佩,但治國理政不可僅憑臆想,還需權衡利弊,步步為營吶。”
說罷,馮劫再次向嬴政深深一揖,垂手而立,靜待聖裁。
凌逸塵微微皺眉,上前一步,抱拳回應:
“丞相所言困難,逸塵並非不曾思量。然正因大秦局勢嚴峻,吏治弊端已現,才更需快刀斬亂麻。”
“考校雖繁瑣,卻可分批次、按區域逐步施行,優先揀選要職官員核驗,確保關鍵政務無虞;”
“學舍師資,可選拔地方賢吏暫代部分教習,再佐以朝中有經驗重臣定期指導,靈活調配,未必不可行。”
“若因噎廢食,任由吏治糜爛,待積重難返,大秦危矣!還望陛下明鑑。”
此時,博士淳于越出列,他整了整衣冠,向嬴政恭敬一拜,朗聲道:
“陛下,臣亦以為凌大人之策欠妥。”
“吾大秦廣納賢才,諸多官員研習儒家經義,以仁政德治為念躬身入局,維繫地方多年安穩。”
“今若驟然推行嚴苛考校、大動干戈地整頓,恐傷眾臣之心吶。”
嬴政神色未動,只淡淡道:“淳于博士,詳細說來。”
淳于越得了旨意,振振有詞:
“儒家素來講求‘為政以德’,官員們多年來秉持仁恕之心處理民政,於教化百姓、凝聚民心著力甚多。”
“像那縣丞郡丞,雖軍事非其所長,但平日裡協和鄰里、勸課農桑,功不可沒。”
“若單憑軍事不精便要責難,豈不罔顧其在民生上的諸多辛勞?”
“再者,開辦學舍、改弦更張,似是未信重我等多年所學儒家之治術。”
“我儒家經典蘊含安邦濟世之道,官員們浸潤其中,自有一套牧民理政的法子。”
“何須全然比照兵家、法家那套生冷規矩重塑自身?”
“凌大人此舉,無疑是要將諸多儒家出身官員多年積累一朝盡毀,朝堂震盪不說。”
“地方上也會因官員頻繁更迭變動,致使政令施行受阻,民情惶惶不安,還望陛下三思啊。”
凌逸塵聽聞,眉間隱有怒色,卻仍有禮有節回道:
“淳于博士,治國安邦豈容偏頗?”
“當下亂世餘燼未消,六國舊部虎視眈眈,軍事若有差池,頃刻間便是烽火連城,百姓何談安寧?”
“官員既食君祿,自當精於職分所有事,怎可因重文治便輕武備?”
“至於學舍,並非要摒棄儒家,反而是要融合各家之長,令官員們能文能武、博採眾智。”
“適應大秦當下複雜多變局勢,而非固步自封、守著舊章行事,莫要因一己之私,誤了大秦宏圖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