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中閃爍著靈動與智慧的光芒,腰間佩飾或為精巧機關小件,或掛著記錄墨學心得的竹簡,舉手投足間盡顯不凡。

為首一人上前幾步,拱手向凌逸塵行禮,聲若洪鐘:“墨家子弟墨風,率同門弟兄應召前來。聞凌大人慾興學授業,傳承匠工實用之術,此乃利國利民之舉,契合我墨家‘興天下之利’宗旨,吾等願效綿薄之力。”

凌逸塵趕忙還禮,眼中滿是欣喜與敬意:“久仰墨家諸位賢才大名,今日得見,實乃榮幸。大秦正值用人之際,諸多技藝亟待傳承革新,學校初立,亟需諸位憑藉深厚學識、精巧機關之術,引領莘莘學子探求真知。往後教學諸事,還望各位不吝賜教,暢抒己見。”

墨風微微點頭,環顧周遭同行之人,神情堅定:“凌大人放心,我等既來,便會傾囊相授。且墨家向來講求實踐,在機關器械、土木營造等方面心得頗豐,定能將理論與實操緊密相融,使學生學得真本領。只不知大人對吾等教學安排可有初步設想?”

凌逸塵遂將心中規劃一一道來,提及教材裡數理物理知識要點,如何結合工坊實地演練,以及期望達成的育才目標。墨家子弟們聽得專注,不時插話交流,提出獨到見解,氣氛熱烈非常。

未幾,選定的工匠們也齊聚一堂,他們與墨家子弟目光交匯,起初尚有幾分拘謹,畢竟一方精於手藝傳承,一方擅於理論精研。但凌逸塵幾句開場白點明彼此共為傳承技藝而來,瞬間打破隔閡,眾人圍坐一處,開始研討教學協作細節。工匠分享實操竅門,墨家子弟剖析知識架構,你來我往間,智慧碰撞,教學方案愈發清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