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整個京都都沸騰了,三十家粥廠的事情迅速傳開,政府還召集了一批工人,兩千多萬人的饅頭那需要相當多人來做。

京都的區域重新劃分,三十家粥廠成為三十個大區,大區又分成三十個小區,小區又分成三十個小隊,小隊又分成三十個小組,一個小組三十個人,每個隊伍兩名負責人,負責分發食物和監督勞動。

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兩千多萬人同時擁擠,還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現在主要任務就是清理垃圾,用倒塌的建築來填那些隕石坑,有些損壞不是太嚴重重新進行加固,具體讓誰再做安排。

有些人認為這是我的房子就應該我自己住,別人憑什麼霸佔我的房子?一開始還給他們解釋,房子留給更需要的人像有老人、小孩、孕婦等等。

大多數人都解釋不通,後來就直接說自己的房子自己可以住,不過食物就自己想辦法解決,既然不願意統一安排那你就自生自滅好了。

下面這些小組長小隊長素質也是高低不齊,有些人靠著手中的那點權利假公濟私欺壓他人也是屢見不鮮,還有些不願意勞動的,就想辦法攀關係甚至出賣色相。

反正天災之下社會秩序雖然沒有崩塌,可也沒有以前那麼完善,人人都在想著法子活下去,至於用什麼辦法那就各憑本事了。

這些事情各層都清楚,可每個人如何選擇生活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不損壞大家的利益,大多數人都不會說什麼。

龍一把京都的區域劃分和經驗帶到全國各地,這樣一來政府的壓力減少了許多,可是一系列的問題也隨著出現,濫用職權拉幫結派打架鬥毆屢見不鮮。

龍一所在的縣城因為超市的存在,政府的困難減少了許多,加上三百名士兵的威懾,讓一些蠢蠢欲動的人有所顧忌。

零度的天氣對於在外面勞作的人,風險降低了許多,以前都是零下五十度,時間稍微久一點就會有生命危險,現在沒有笨重的衣物束縛,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從前的大棚都已經損壞,想要重新建造物資也不夠,只能邊清理垃圾邊尋找可以用的材料。

龍一從空間裡的竹林砍了不少竹竿,一是可以用來建造房屋,二是用來建造圍牆,比碗口還粗的竹子沒有趁手的工具很難破壞,除非用火燒可是火一燒就會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更能引起裡面人的警覺。

以龍一別墅為中心到營區為半徑畫了一個圓,直徑兩公里以內所有人員全部清理出去。

第二天就召集人開始固定圍牆,每隔十米就載一個電線杆,中間就用竹子填充,人們都納悶這些東西是在哪找的?這麼多又是怎麼運送過來的?

會建造房屋的就利用竹子搭建房子,雖然看起來比較簡陋,可居住十分舒適,還有一部分人在清理建築垃圾,一部分人負責做飯。

現在只要有一口吃的,幹什麼活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