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被判斷為發貨超時,虛假髮貨,虛假單號\/軌跡的訂單,系統將核實商家違規完成後發放賠付優惠券,實際發券時間以系統通知為準。

2.3,消費者屬於但不限於以下行為場景時,平臺有權不支援賠付:

1,因消費者原因,導致商家無法履約的。

2,消費者不以生活消費為目的的發生購買行為的(例如明知或利用商家行為瑕疵而下單,索賠)的。

3,被平臺判定為異常賬戶發起售後申請的。

4,消費者蓄意利用賠付牟利的。

5.消費者在商家履約過程中出現不誠信行為的。

6,為非正常消費者行為,參加《(非正常消費者)實施細則》

(非正常消費者)實施細則

為維護平臺交易秩序 依據《小店平臺使用者服務協議》等規定特制定此規則解讀。

一,哪些行為屬於非正常消費者行為?

非正常消費者行為,包括但不限於:1,短時間內大量拍下低價或促銷(相比市場價較低)商品,使用不同的買家賬戶大量拍下商品,拍下大量商品且以要挾,敲詐商品,影響交易的正常出價行為,或非正常購買目的拍下大量商品且不正常支付的。

2,頻繁拍下商品且頻繁售後 。

3,無故對商家或客服人員進行辱罵,人身攻擊的。

4,消費者釋出的評價內容\/曬圖中出現法律法規,平臺規則不允許的內容,詳見《商品及服務評價規則》多次在評論區或諮詢區釋出與商品或服務無關的資訊,或多次進行負面評價,違反平臺信用評價制度的。

5,利用商家過錯或失誤進行惡意索賠,惡意投訴的,透過簡訊,電話等形式私自向商家索要賠償的。

6

,非因商品\/服務質量原因,多次拒收商品或拒絕接受服務的(包括貨款付款訂單),或進行售後退貨調包。

7,組織虛假交易,或幫助商家做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8,其他行為:

1)地址不詳,無法發貨:使用者,下單成功,但因為地址不準確等各種原因,商家無法成功發貨。

2)惡意競爭:以惡意目的拍下商品,拍下申請退款,惡意售後。

3)使用者惡意套取平臺優惠(如優惠券,秒殺優惠券,秒殺商品等)等不正當獲利行為。

4)多個賬戶使用同一收貨地址,多個賬戶使用相同支付賬戶,多個賬戶使用相同Ip地址,多個賬戶使用同一收貨手機號,多個賬戶和多個支付賬號交叉使用,冒用他人聯絡電話 收貨地址進行下單的,以及其他擾亂交易秩序或侵犯第三方權益行為的。

二,平臺可能對非正常消費者做什麼處理?

平臺有權對非正常消費者做出限制使用者評價,遮蔽惡意評價,限制使用者下單,商品選購數量設定上限,禁止參與活動,關閉使用者賬號等處理。

2024年10月27日

第一遍學習電商課結束。

以後姥姥如果還樂意繼續努力做電商,只要姥姥抄寫了筆記,就會繼續寫。

姥姥跟著機器人顧問學習瞭解感覺有點難,姥姥自己喜歡寫今日頭條玩,也可能這就是結尾喲呵呵!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