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聲色地暗示著王夫人在賈府中的艱難處境,以及她與賈政之間那不為人知且頗為異常的夫妻關係。

種種蛛絲馬跡皆已表明,不論是德高望重的賈母,亦或是王夫人的丈夫賈政,他們對於王夫人似乎都存有深深的成見。

透過王夫人的話語不難發現,趙姨娘和賈環暗中謀害賈寶玉之事絕非偶然發生,而是已經多次出現。但令人費解的是,王夫人對此居然選擇了一再容忍,甚至可以說是“不理論”。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並非如此簡單。王夫人並非不想去理論,而是根本就不敢去理論。畢竟,以賈母的立場來看,她斷然不可能袒護趙姨娘一方。那麼,唯一有可能庇護趙姨娘的人,便只剩下賈政了。

平日裡,趙姨娘對待王夫人的態度更是顯得有些囂張跋扈。她不僅對王夫人毫無敬畏之心,甚至還敢公然挑釁,背地裡將王夫人稱作......好太太……

由此可見,這位女子定然是有恃無恐的,想來那王夫人平日裡或許偶爾還會賞賜她一些諸如小恩小惠之類的東西呢。

一直以來,王夫人對於她的種種行為並不怎麼計較。然而,王熙鳳可就不一樣了,她從來不會縱容此人半分。其原因在於,就算賈政心中對此有所不滿,他也不太好意思直接去找王熙鳳理論。

透過王夫人平日的所作所為不難想象,昔日裡王夫人斥責賈環和趙姨娘怕是不止一兩次那麼簡單。而每次趙姨娘受了委屈後去向賈政告狀時,賈政很有可能都會反過來責怪王夫人一番。正是由於這樣的經歷多了,王夫人才變得如此謹小慎微起來。

至於賈政為何不喜歡王夫人,這其中與她年輕時候過於善妒有著莫大的關係。要知道,王熙鳳的善妒簡直就是王夫人當年的翻版啊!

正因為王夫人的善妒,賈政身旁原本的兩個通房丫頭都被無情地打發走了。如今,賈政僅僅只剩下週姨娘這麼一個小妾。而且,這周姨娘還是王夫人的心腹之人,不僅對賈政總是唯恐躲避不及,就連其性情和相貌想必也是相當普通平凡吧。

話說那寶玉遭笞撻之時,賈母痛心疾首地對賈政怒斥道:“你口口聲聲說教訓兒子乃是為了光宗耀祖,可曾想當年你父親又是如何教導於你的?”由此可見,賈政年輕之際想必亦非勤勉進取之人,斷無可能心甘情願地安守一妻一妾這般平淡生活,如此一來,其與髮妻王夫人之間的嫌隙自是難以避免。

再觀寶玉與探春二人之年紀,二者僅相差約莫一歲上下。據此不難推斷出,恰是在王夫人大腹便便、身懷六甲之際,賈政竟與那趙姨娘暗中勾搭在了一處,更為甚者,致使這趙姨娘亦是珠胎暗結。

然時勢使然,賈府彼時人丁稀落,子嗣不興,賈政迫於無奈,只得將這趙姨娘納入房中,立為小妾。面對此等情形,縱使王夫人心中萬般不願,卻也無從阻攔。

此後,在那趙姨娘的蓄意挑撥離間之下,賈政對王夫人的偏見日益加深。起初,王夫人或許尚且敢於當面斥責趙姨娘及其子女一番,但恐怕正因如此而遭受了不少苦楚磨難。久而久之,她便只能將滿腔怒火深埋心底,即便心有不滿,亦不敢輕易表露出來了。

在某些極為特殊的狀況之下,如果有人忍不住開口責罵起趙姨娘來,或許尚且能夠找到一些可以被諒解的緣由。

然而,若是膽敢去辱罵賈環,那可就大大地觸犯了賈政心中的禁忌和底線!正因如此,向來精明機敏、善於察言觀色的王熙鳳,才會趕緊出言加以提醒,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和事端來。

畢竟,對於賈府這樣一個大家族而言,內部成員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後果。而王熙鳳深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輕易發生。趙姨娘聽著王夫人的責罵,雖滿心怨恨,卻也不敢回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