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遣當中消磨自己的時間和雄心,固然可以享受被人人朝拜的樂趣,但是又怎麼可能治理得好國家?

大明和高麗均中道而衰,怕有一部分就是這個原因吧,這種事以後我可要好好避免,太子心想。

接著,他和高麗國主李琿一起坐上了事先為他準備的乘輿,然後在一大群人的簇擁下,緩緩地向漢城行進。

不得不說,高麗君臣和大漢的使團都是對迎奉太子的儀式和安全十分重視的,他們調集了大批的兩國士兵在四周警戒,幾乎從迎恩門拍到了漢城城牆下。也正是因為兩國士兵的警戒,所以這一路上有些冷清,並沒有多少高麗鄉民敢於圍觀。等到來到漢城城下的時候,才有一些居民聚集。

高麗雖然尊奉儒教,但是在引入儒教之後又加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經過了多年實踐之後,其國開始分化,按照等級來區分國民。站在頂端的是兩班階級,他們是世代壟斷朝廷官位和科舉的貴族階級,這些人佔有了大量的財富,透過各種巧取豪奪的手段兼併土地,擁有大量的奴婢。

隨著時日的推移,兩班貴族的人口也隨之而增長,而高麗國有限的官位和財富資源也不可能無限供給給這些士大夫貴族家庭。於是,為了爭奪資源,兩班內部產生了爭鬥,了控制兩班人口過快增長,自太宗時代起,做出了“庶孽禁錮”的規定。所謂的“庶孽”,其實是指兩班家庭中妾侍所生的後代,為了減慢兩班的人口增長速度,作為庶孽的兩班人口,淪落為脫離兩班圈子的另一個階級,稱為“中人”,不得享受兩班的待遇,而只能充當翻譯、醫官、天文、捕校等低階基層官員,透過這種人為控制嫡庶的方式來控制頂層貴族的人數。

在這兩個階層之後,就是平民和賤民階層了,平民就是一般百姓,被視作良民,而賤民是那些從事賤業的人,以及因為犯罪而被貶為賤民計程車大夫後代、中人階級,這個階層當最是被人歧視的階級,一出生就為賤民不能入戶籍,就算學問再高也不能參加科舉,受教育的機會也極少。

原本這四大等級在李氏王朝當中涇渭分明,相互間的區別和歧視根深蒂固,但是在幾十年前的倭亂當中,由於官府喪失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在戰亂當中能夠徵召的良民減少,也無力負擔起整個戰場的抵抗,而不得不依靠發動義軍作戰。因此,在戰時和戰後不得不對義軍的論功行賞,為數不少的公私奴婢和非兩班的良民,透過參加義軍而獲得官府的嘉獎,或脫離了賤籍,或是甚至因為功勞而步入了兩班階層。

另外,為了恢復戰後已經十分殘破的社會經濟,高麗的官府還採取了賣官的措施,在朝廷給出的官位下,一批願意繳納糧食或者財物的富農或者商人,也由此得到了高麗的官位,躋身於兩班行列。

再到後來,因為高麗的國勢日漸衰頹,官府的財政越來越敗壞,這種賣官制度成為了慣例,一旦官府出現經濟危機,就大量地賣官鬻爵、出售未署名的任命狀,而富戶也就藉此晉身兩班。現在的國主李琿,在被大漢擁立復位之後,為了彌補十分窘迫的政府財政,就主動進行過幾次買官和捐官。在這幾十年的政策引導下,兩班階級的數目也就空前膨脹起來。

因為是國都,所以漢城的商業是整個高麗最為發達的地方,平民當中富戶的比例自然也就是最高,這些平民很多就透過捐官的方式為自己的家族得到了兩班階級的頭銜。雖然傳統士大夫貴族家庭出身的兩班貴族十分蔑視他們這些藉著時勢爬進來的泥腿子,根本不與他們來往,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為此沾沾自喜,自認為也成了老爺們的一員。

因此,不同於畏縮的鄉民,他們反倒對中朝太子的降臨充滿了好奇,很多人拖家帶口地來到了城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