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胡亂猜想的,不喜勿噴~)

朱標笑著擺擺手,耐心解釋:“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大白豬和長白豬都是後來才引進的品種。”

“大白豬和長白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比本土豬快,它們能更快達到出欄……”

“父皇引進這兩種豬,就是想改善百姓的生活,讓大家都能吃上更多的肉。”

李奧無奈地聳聳肩,說道:“好吧,我這就回去給老牛說一聲。”

又有些懷疑地問道:“難道你們就靠這些來改善財政問題?”

朱元璋哈哈一笑,神色中透著幾分自信:“怎麼可能,還有精鹽啊!”

“咱已命人快馬加鞭往京師運送大量的鹽,再用現代的加工手段,將其提純精製,用不了幾天就可以開始對外售賣了。”

“這精鹽的利潤可是相當可觀的,只要運作得當,定能為朝廷財政添上一大筆收入。”

朱標在一旁微微點頭,接著補充道:“小李,你有所不知,這精鹽剛上市,價格定位偏高,主要面向官員和富商階層。”

“他們財力雄厚,對品質有更高要求,也樂意嘗試新鮮的精製鹽,短期內這能極大地緩解咱們的財政壓力。”

朱元璋神色一凜,眼中閃過一絲銳利:“而且,從朱見深那小子開始,晉商們藉著開中法,用糧食換鹽引大肆謀取暴利。

“他們在大同、宣府等地囤積糧食,換取鹽引,而後憑藉鹽引支取食鹽販賣,從中獲取鉅額利潤。”

朱元璋眼神中滿是厭惡,拍著桌子。

“為了追逐更多利益,不少晉商竟與北方遊牧勢力暗中勾結,偷偷將鐵、糧食等戰略物資販賣出去,全然不顧國家安危與百姓死活。”

“不僅如此,他們憑藉手中積累的財富和人脈,在朝堂之上安插眼線,肆意干預鹽政決策,使得開中法逐漸淪為他們瘋狂斂財的工具。”

“就說那明末之時,晉地諸多商賈,大多是靠著開中法發家致富。”

言罷,朱元璋將目光轉向朱標,沉聲道:“標兒,你來講講,這次藉著精鹽這事,咱們打算如何徹底廢除開中法,重新整頓鹽政,還有未來鹽稅和財政收入的佈局。”

朱標聞言,掏出筆記本,翻動著說道:“此次藉著精鹽推行的契機,正是廢除開中法、整頓鹽政的絕佳時機。”

“初期,我們讓朝堂直接經營精鹽,全面掌控精鹽的生產、加工與銷售環節。”

“如此一來,既能嚴格把控精鹽品質,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百姓的信賴。”

“又能將利潤牢牢攥在朝廷手中,快速充實國庫,有效緩解當下的財政壓力。”

“在朝堂經營精鹽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深入瞭解鹽政的各個細節,為後續的改革築牢根基。”

他輕輕翻動筆記本的一頁,又繼續說道“之後,逐步放開讓商人參與。”

“商人逐利的特性,會極大地調動民間商業活力,促進鹽的流通與銷售,讓精鹽覆蓋更為廣泛的區域。”

“而朝廷則從具體經營事務中抽出身來,專注於宏觀調控,制定合理政策,引導市場走向,把控鹽政的大方向。”

“在鹽稅方面,當下鹽稅雖佔據財政收入一定比重。”

“未來,我們會逐步改善鹽稅體系。”

“初期朝堂經營精鹽時,可將部分利潤轉化為穩定的稅收。”

“等商人參與進來後,依據其經營規模與利潤,制定更為合理的鹽稅徵收標準。”

朱標輕輕嘆了口氣,神色變得更加凝重,“不過,我們也清楚,隨著大明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僅僅依靠鹽稅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