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黔中王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席書收到王陽明關於思州增收教育附加稅的事後,甚是氣惱;在全省推廣興教辦學是自己倡導的,但地方官以此來增加老百姓的稅賦,卻是自己沒有想到的;而且自己是提學使,地方的管制和稅賦事務不屬於自己管,自己也不能直接去下令夏高免除稅賦。
席書來到貴州布政使張吉府中,想透過張吉來給夏高下令取消免除當地的教育附加稅。
“張大人,思州此次增加當地百姓教育稅賦之事,在當地少數民族中反響比較大呀。”席書道。
“是啊,思州府來信,說當地的布依族已經造反起事,打砸了龍岡書院和州衙,還把夏高給劫持了,我已經責令貴州總兵李昂以水西宣慰使安貴榮為先鋒去鎮壓了。”張吉道。
“張大人,我看此事因增加稅賦而起,可否考慮免除當地教育稅賦。”席書道。
“當時是你倡導要在全省興教辦學的,各州府積極響應,要在當地辦書院確實也是需要經費,夏高增加稅賦或有不妥,但民眾砸了府衙,劫持朝廷命官之舉,絕不可縱容。”張吉道。
“貴州多為少數民族為主,他們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文化,本身對我們中原的文化就有所排斥,我們興教辦學,在各地增開書院,是希望能夠更多的少數民族民眾接受中原文化的薰陶,實現民族的大融合,也多給一些當地少數民族的孩子有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如果因此增加百姓稅賦的話,百姓確實是比較難以接受的,畢竟哪怕書院開的再多,絕大部分百姓還是接受不到教育的,特別是少數民族的百姓,他們生活本就不富裕,對接受中原文化也有障礙,如果還因此增加他們生活負擔,說起來也不太公平。”席書道。
“興教辦學自然是好事,只是朝廷沒有相應的稅賦來源,就很難去推廣這辦學事宜了。”張吉道。
“張大人,教化是朝廷社稷的長久事宜,不需要急在一時,並不一定要以稅賦的形式來彌補財政去開書院而實現;我們可以鼓勵和倡導一些鄉紳和少數民族的族長等在當地比較富有或者有威望的人來多開私塾,並在全省公開選撥優秀的學子進京考試或者在當地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於少數民族的學子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或者錄用名額上的照顧,以此來推動少數民族子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朝廷只要給出一些政策和平臺就行,不一定要花大量的銀子,利用民間的力量也能達到興教辦學的目的。”席書道。
席書在京城以及多地任過職,對於朝廷和地方的制度和管理非常瞭解,教育事業更是非常專業,為了正常的推廣教學事宜,又不給當地百姓增加負擔,席書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這次思州事件也是給了他一個提醒,很多地方的行政官對於朝廷下的文令解讀不全,不去千方百計的為百姓謀利,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增加百姓的負擔,所以,來見張吉之前就想好了興教辦學的辦法。
“嗯,此舉我覺得不錯,既可以實現當地教化的目的,又不用增加百姓負擔,朝廷也不用增加額外的開支,只是私塾教學定然是要收費的,此舉會不會把一些貧困的人群擋在門外了呢?”張吉道。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一方面朝廷可以給予私塾立個規矩,前面兩年的基礎教學不能收費,這樣就可以實現全民的基礎教育了;另一方面朝廷可以對一些真正優秀的寒門學子給予獎勵或者補助,等他高中進士或者取得功名以後再還給朝廷。”席書道。
“好,就按你說的辦,你寫一個詳細的興教辦學的方案;我這就下令各地州縣不得因為興教辦學而在當地增加老百姓任何的稅賦。”張吉也覺得席書說的很有道理。
“多謝張大人,我這就去辦。”席書高興的道。
不幾日,貴州布政使給各地州縣下了席書關於興教辦學的方案,並明確規定不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