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汴京城,玄清宮。
蕭牧離京已經數日,一向沉迷修道,不問政事的慶熙帝罕見地對國家大事上心,幾乎日日要問蕭牧行到了何處。錦衣衛的密報乎一日三傳,北疆和江北的事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幾個太監跪在地上,伺候慶熙帝洗完了臉,王忠站在旁邊。
慶熙帝看了他一眼。
“江北來信了?”
“聖明無過主子,竇廷熹上密摺了。”
“武建寧呢?”
“這封信是兩位大人一同署名的。”
慶熙帝聞言,急忙接過,將奏摺開啟。
奏摺中道:
自奉聖命,晝夜兼程,不敢逾期,辜負陛下重託也。臣等到江北,轉眼已經數日,遊轉各地之間,見民生疾苦,深感欲成大事,定大局,非先穩定民生不可也。今日之江北,非昔日可比,強敵環伺而民心思變在即。
夫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江北我大周賦稅之依仗也,萬望吾皇陛下能為子孫後代考量,容臣徐徐圖之,民穩則江北穩,江北穩則朝局穩矣。此臣之愚見,伏望吾皇明鑑。
臣竇廷熹案前再三叩拜。
落款:兩江總督竇廷熹,江北巡撫兼內閣大學士武建寧。
慶熙帝看完奏摺,嘴角竟不覺露出一絲欣慰的微笑。
“江北有一夔足矣!”
(一夔已足,夔:古賢臣名,為舜時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司禮監立刻給竇廷熹回信,告訴他,凡事讓他與武建寧斟酌而行,不要只顧著蔡慈的事,關鍵還是民生。”
“遵旨。”
“另外,再單獨給武建寧寫封信,告訴他,江北勢力錯綜複雜,既要把那些牆頭草,地頭蛇悉數除去,更要留心竇廷熹都是用的什麼人。這件事不早早打算,倒了一個蔡慈,還會有另一個蔡慈,遏制住寧親王,只怕還會有一個禮親王!”
“遵旨,奴才一定把陛下的意思妥善傳達給武中堂。”
慶熙帝點了點頭,開啟玉匣,取出一枚仙丹嚥了下去。
“禮親王走到何處了?”
“今日已經到黃河了。”
慶熙帝眸色飛過一絲警惕,似是突然想到了什麼。
“這段時間,你多留神太子那裡,有什麼異常的,立刻來報知朕。”
王忠起先一怔,轉而也明白了,趕緊答應著。
“去吧。”
江北,寧親王不斷向總督府催糧。
甚至直接說,再不湊齊軍餉,士氣低迷,馬上就會功虧一簣。
面對總督公文,熊歸帆竟然敢直接直接寫了回信嘲諷江北官員都是些酒囊飯袋。
實在猖狂至極。
“混賬!真以為老夫不敢提兵滅了他嗎!”
竇廷熹大怒,將熊歸帆的回信撕得粉碎,立刻召集兵馬司的官員開會,商議征討青蓮幫。
“熊歸帆手下有多少人馬?”
“全省加起來大約有五六萬,麒麟城大概有幾千人。”
“除卻供應前線的兵源,麒麟城還能調多少兵馬。”
“一千多人”
“多少?”
竇廷熹不敢相信,以為自己聽錯了。
“回總制的話,一千一千多人”
竇廷熹兩眼一黑,險些暈了過去。
他深呼了一口氣,讓自己穩定下來,指著兵馬司長官。
“堂堂一省治所,僅僅能夠呼叫一千多人?滑天下之大稽!”
竇廷熹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聲如洪鐘,震碎五嶽,嚇得會上的官員紛紛起身,大氣也不敢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