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慈母(第2/3頁)
章節報錯
方。她的容貌,年輕時並不出眾,十分老氣,但現在有了年紀,竟顯得很是端莊,加上她本就慈眉善目,連寶華殿的法師都說她有些佛相,將來必定有無限的福分。
“兒臣攜王妃陳氏,恭祝母親福壽綿延!”
蕭牧攜陳歲宜跪下,行三拜九叩之禮。
劉氏滿面春風,笑得合不攏嘴,禮過後,趕緊讓二人起來。
“來來來,宜兒,到母親這兒來。”
蕭牧坐在下面椅子上,陳歲宜卻被劉氏挽著手坐在她的身邊。
劉氏十分滿意這位出身大族的兒媳婦,越看越喜歡。
“我的兒,總覺得你又消瘦了些,是不是三郎總指使你伺候他啊?”
蕭牧接嘴道:“什麼話啊,她不讓我伺候她就不錯了。”
“你伺候人家怎麼啦?要沒宜兒這些年上上下下給你打點府上,還不知道亂成什麼樣子呢。你還不謝謝人家。”
蕭牧聽言,起身向陳歲宜作了一揖,笑道:“多謝王妃這些年不離不棄,為夫的在這裡謝過啦。”
陳歲宜臉羞紅了。
“王爺這是幹什麼,今兒是母親的好日子。”
劉氏笑道:“宜兒是好孩子,有你在三郎身邊,我可放一百個心啊。”
“兒媳多謝母親。”
劉氏又問蕭牧:“自打你進了內閣,母親在後宮的日子也好過了,人人對本宮都恭敬了起來,連皇后娘娘都說,要擇日子給我晉一個妃位,說這樣才配得上你的身份。看著你和你兄弟都有出息,我的心裡才算是安穩了。怎麼樣,內閣的差事可都還能應付麼?”
,!
“回母親的話,雖然吃力些,總算還能應付。如今朝野上下,都盯著江北那塊地不放,但兒臣還沒有與母親商議,便自己做了主,把竇廷熹調到淮河去了。”
劉氏聽言,竟點了點頭。
“我這些年不得寵愛,也無心爭寵,為了你們兄弟兩個,前朝的事我也留心著。聽說江北最近很缺糧食麼?”
“是。”
“我還聽說朝廷要派考察官下去,還是華親王他們的主意?”
“是。”
“我的兒,你是準備怎麼做的?”
“回母親的話,如今朝廷和地方,都是艱難的時候,要有錢就不得不賣官,賣官就必然引起大亂,兒臣想如今抽身出局,隔岸觀火才是最好的,只管讓太子和華親王他們去鬥。”
“竇廷熹離開江北,誰接替他的位置?”
“是華親王的人,名叫蔡慈。”
“我的兒,你可曾想過,把竇廷熹調離江北,雖然可以保全咱們,可江北的大權就到了華親王他們身上。”
“這兒臣自然想過,但除了這個,兒臣實在沒有別的辦法。”
“我聽得古人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兒是要謀大事的人,不可不為天下人想一想,怎能只顧保全自己呢?”
蕭牧一怔,急忙起身。
“請母親明示。”
劉氏道:“眼下江南有三十萬的軍隊,糧草沒有著落,江北還有幾十萬的讀書人,前途未卜,我兒要成大事,就一定要與天下人站在一隊。別人都為了帝位爭得你死我活,獨我兒關心民生,關心天下百姓,這才顯得我兒與眾不同,才能入你父皇的眼啊……得民心者得天下,這道理我兒應該明白。”
蕭牧心裡一顫,不禁暗歎自己著實不如母親目光長遠。
“這道理兒臣明白,只是不知該如何去做,唯有先求自保。”
劉氏呵呵一笑,道:“此事也不難,關鍵就在這位下派的考察官上。我聽說,叫什麼陶善文?”
“是他,可此人,兒臣與他並沒有什麼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