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詭辯罵諸侯(第3/3頁)
章節報錯
兵,穿山越嶺,如履平地。可是到了平地上,那就是一種廢到極點的垃圾兵種,完全是一觸即潰的那種。
而且特殊兵種是沒有辦法升級的,不像其他的兵種,普通步兵可以最終升級到近衛軍,普通騎兵可以升級到虎豹騎,至於普通弓兵最終可以升級到元戎弩兵。
而元戎弩兵又是一種大殺器,配合井闌這種東西,可以和城頭上計程車兵對射。而且射程遠,攻擊力強。在後世的網上,曾經有人寫過帖子,十隊元戎弩兵,就可以打下足足一座城。
楊琮也曾經嘗試過,說實話,城池的確可以打下來,但折損率實在太大,有些不大划算。
最好的方法是,三支元戎弩兵,保證能夠遠端攻擊,三支近衛軍,做好對元戎弩兵的防護,再有四隻虎豹騎在左右衝殺。
有些扯遠了,看著那神飛天外的楊琮,上黨太守張楊有些氣憤不過,對著楊琮罵道:“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可董卓倒行逆施,以至於生靈塗炭,我們只是討伐他,難道你要包庇嗎?”
楊琮笑道:“就憑你,你也配?我就想問你一句,你是以什麼身份來討伐太師的?你不過是丁原手下一個武猛從事,就你也來討伐我祖翁?我看你分明是以下犯上!”
張楊怒道:“以下犯上又如何?上位者不尊王道,篡權欺君,有德者,當推翻於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o 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今天子無道,以百姓為芻狗,但今之天下必竟還是大漢之天下。董卓的作為,猶如夏桀商紂,為世人所不能容。天子孱弱,為惡臣所欺辱,我等正義響應天下,除惡而援君,平天下而還政治清明……”
張楊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直接把楊琮給說笑了。楊琮笑道:“這句話的意思你真的懂了嗎?是誰讓你這麼曲解這句話的?就你這一知半解的人,居然還能做官,這可真是大漢的不幸啊。
老子這是在教育世人,要效仿天地的“不仁”,修煉豁達的胸襟。或許是孔子的“仁”太過著名,所以老子的“不仁”就被我們想當然的認為是貶義詞,其實仁是人類正確的情感傾向,而不仁,則是天地最大的公平。
就好像一個醫者,遇到了疑難雜症,其實在我看來,他就應該快刀斬亂麻,把有害的病灶切了去,然後輔以藥石調理,這才可以儘快的讓病症好起來。
莫非你以為,切除病灶就是不仁嗎?這你都不能理解,你還做什麼官?”
張楊被楊琮說得面紅耳赤,一腔的怒火竟發不出半點,突然噴出一口鮮血來,整個人的身體往後就倒,頓時就昏了過去,不省人事。張楊背後大將楊醜急忙扶住,連拖帶拽把張楊扶進了中軍大帳。
袁紹眉頭一皺,把手揮了揮,竟然說道:“張太守勞苦功高,還不趕快帶下去,好好休息?就不要帶到大帳來議事了。”
袁術也介面說道:“就是,這大帳中這麼多人,倘若他張叔雅馬的地上毯子弄髒了,他能洗得乾淨嗎?”
楊醜道:“莫非我主公的命竟比不過你腳下的毯子嗎?”
袁術有紀靈撐腰,又哪裡會害怕一個楊醜?見到楊醜如此說話,不由得“嗤”了一聲道:“嗤!你可知道這毯子可是撣國進貢的!若是弄髒了一點,你可賠得起?”
撣國,其實就是早期的緬甸。據史書記載,撣國在大約公元一世紀,就已經建立了區域性的國家。相較於周邊的泰國等國家,緬甸是建國比較早的。而且對中國也是十分敬仰的。據說從公元97年到136年,緬甸就三次向東漢進貢。因此袁術說這個話,也就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