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只有沉默。

因為湖北,湖南,四川的白蓮教,不良人,明教三方組織同時起義,在這樣的絕對危機面前,任何辦法都是無用的。

唯一的辦法只有大兵圍剿。

不是任何事都有辦法,不是任何辦法都有迂迴,朝廷與起義軍的兵力交鋒是在所難免。

金鑾殿的氛圍陷入空前的沉默。

時間彷彿凝固。

一個說話的都沒有,乾隆扶著額頭,也不曾睜開眸子一次,不曾再看向群臣一次。

或許在此刻,他這個奢靡了半生的皇帝,終於明白過來,有些事可以依靠群臣,但不能什麼事都依靠他們。

官官相護,利益捆綁,很多事看似好似卻難以辦成。

先帝雍正朝的鞭法和官紳一體納糧是好的。

如今的杭州改稻為桑也是好的。

但施行下去,卻成成阻礙,原本好好的改稻為桑,變的面目全非。

而這一次。

他不想用任何投機取巧的辦法。

消滅起義軍的辦法,只有唯一,戰!

已經到了不戰不行的地步。

唯有一戰,一戰定乾坤。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當沉寂許久的乾隆一個擺手,群臣緩緩離開金鑾殿,踏出殿堂外時,已經是正午時分。

在這整整一個上午,他們不知道皇帝經歷了什麼,但可以知道的是,這一次的事情,皇帝想要自己解決,而不是和曾經過去一樣,緊緊依靠於他們。

大清到底是愛新覺羅家的,到了真正生死存亡的時候,身為愛新覺羅子孫的皇上,選擇自己來力挽狂瀾,扶大夏將傾。

不過事態並沒有像大家預料那樣發展,如果只單單有三處起義,那也就罷了。

隨著大家還沒走出宮門。

從家中賦閒的阿桂大將軍,從準噶爾滅掉整個族群的兆慧將軍,福康安將軍,三位大將軍,身著鎧甲,快步走來。

三人並列而走。

龍行虎步之間,散發著獨屬於武夫的那種傲氣,雄霸之氣。

這種氣息只有在立於萬萬屍骨之上的人才能散發出。

而阿桂,兆慧,福康安這三位,當之無愧,屬於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阿桂,於乾隆三年(1738年)中舉,任命戶部郎中、軍機章京。

一生有大小戰百場!

徵大小金川,征討緬甸,壓甘肅回民起義,東征西討,南征北戰。

死後畫像居於紫光閣,授予名臣之冠!

兆慧,全名烏雅·兆惠(1708年-1764年),滿洲正黃旗人。“中國反疆獨第一人”。

人生大半部分時間都在西北地區與準噶爾人和回部作戰!

天山南北經歷了無數次殊死鏖戰的頂級戰將!

其中戰役,以少勝多的奇蹟,更是在他身上屢次發生!

兵力的數量從來都不是這位將軍的勝眷之策!

出名一戰為天山腳下的三千兵馬力對戰準噶爾草原騎兵三萬!

先後平定了天山北麓(今稱北疆)、天山南麓(今稱南疆)。最終,清軍一統天山南北約1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畫像位列中南海紫光閣功臣第二位。

福康安,滿洲鑲黃旗人。二十四歲擔任吉林將軍,盛京將軍。鎮壓過甘肅撒拉族起義,臺灣林爽文起義。擊退過廓爾喀入侵,戰功赫赫。

看著這三位大人物入場,其餘官員或許還不怎麼清楚。

但是身為後世來的趙清廉卻比誰都要知道這三位的恐怖之處。

光是一名就可以給予農民起義軍沉重之打擊。

更不要說三名同時在場了。